自1961年起,江苏根据蓄、引、提、调并举的方针,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型泵站,具备在全省范围内能够蓄、引、控、跨流域调水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泵站工程又经历了世行泵改项目、大型泵站改造、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城市防洪等建设。工程实践中泵站的功能、土建结构、机组型式等都不相同,极
本书是作者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研究近40年所积累经验的系统凝练与总结,以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为主线,以大量试验、施工方案、工程实践报告、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与众多论文为技术支撑,聚焦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耐久性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与采用的耐久性保障技术,介绍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的前世今生。全书共8章,包括绪论、骨料、微膨胀中热
水库大坝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超标准洪水、自然老化、先天设计或施工缺陷、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均不可避免地存在溃坝风险。溃坝可能导致生命损失、经济损失、环境影响及综合性的社会影响等,如何有效量化溃坝风险后果是科学采取水库大坝风险管控措施的基础和关键。本书针对溃坝风险后果开展系统性的分析与论述,主要包括溃坝生命和经济损失风险快速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压力隧洞承受的内水压力高、沿线地质条件复杂,使得本工程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无论在设计还是施工方面均存在前所未有的特点。为验证结构设计计算假定、参数选用合理性和结果安全可靠性,实现高质量优化设计;为积累隧洞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施工经验,改进完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本书开展了隧洞预应力混凝土衬砌1:
本著作属于金沙江白鹤滩工程科研成果总结,针对蓄水后白鹤滩高拱坝库岸工程,研究了库岸岩体等在工程运行过程中渗流应力耦合、渗流应力流变以及循达加卸载作用下的强度、变形、时效力学特件和浅透演化规律;研究枢纽区水文地质动力演化特征和含层间错动带、柱状节理岩体渗透特征,建立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流变损伤本构模型;开展高拱坝运行期枢纽区
本学术专著采用统计分析、理论分析、现场监测,以及拟计算等相结合的方法,从库区堆积体滑坡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库区堆积体滑坡尺寸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库水作用下不同基覆面形态堆积体滑坡稳定性变化特征、类直线形基覆面堆积体滑坡变形破坏演化机制、上陡-下缓形基覆面堆积体滑坡变形破坏演化机制、滑坡治理措施对不同基覆面形态的适
本书第一部分选取了胡步川于1929年至1935年期间在家乡浙江兴修西江闸和金清闸时候的照片,并有部分钱塘江的旧影;第二部分主要摘取了胡先生对金清闸论述与测量设计的设计报告书原稿,包含完整的设计图、报告书、平面图和计划图,是近代中国十分珍贵的水利历史资料。第三部分精选了当代学者在研究过胡先生的这些照片和设计报告后的感悟和
输水管道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其泄漏问题会严重浪费水资源、造成经济损失并危害居民生命健康,因此及时有效地检测并定位泄漏源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阐述了输水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详细介绍了基于负压波信号和声发射信号的降噪方法、泄漏故障特征挖掘方法、泄漏检测方法以及泄漏点定位方法。本书以变分模态分解
江苏水闸是江苏人民用水、治水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文化遗存,不仅具有工程技术价值,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江苏地域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之一。本书聚焦宏观层面的江苏水闸发展历史沿革和和微观层面的典型水闸工程,进行江苏水闸建造和文化传承史研究。本书采用文物考古、应用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理论与方法,通过开展江苏境内水闸遗
《人民日报里的红旗渠》一书,精心编选了《人民日报》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当下近70年间,所刊发的有关河南林县(今林州市)红旗渠的文章。这些文章真实生动地记录了红旗渠建设的壮阔历程,展现了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书中不仅包含了红旗渠建设的艰辛与成就,还深刻反映了这一伟大工程对当地乃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