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传》(插图本)是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得意门生吴其昌为先师梁启超撰写的传记,也是吴启昌的呕血镂心之作和绝笔之作。全书贯穿了梁启超整个青年时期,涉及从梁启超出生到戊戌变法失败的中国历史,再现了梁启超面临的时代困局与突围之路。写法上作者秉承了梁启超著所开创的传记章法:以一个伟大人物对于时代有特殊关系者为中心,将周围关
《新学伪经考》十四篇,篇目即所“考”主题,编次大致按照历史顺序。篇目下先加释题按语,随后节引材料,附加分节按语,作为每篇主题的论证,参以对重要引语的解析。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综括全书的五大要点:“一、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二、秦焚书,并未危及六经,汉十四博士所传,皆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三、孔子时
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哲学史家陈来教授多年来在宋代哲学思想研究领域发表的多篇论文。陈来教授受国际史学界认同的“内藤假说”(即“近世说”)的思想影响,指出唐宋之际的文化转向是中国“近世化”过程的一部分,认定这个近世化的文化形态是“中世纪精神与近代工业文明的一个中间状态”。故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两宋时期的哲学思想,可
本书是研究严复生平、思想及学术的珍贵资料,其中部分内容足以修正严复研究的既有成果。正集各札内容全面,史料丰富,但所署日期极简略,或竟未署,故本书除逐篇释文外,兼对各札创作时间作详细考证,均注明所考依据,并指出原收藏者徐维勤所考失误之处,同时对札中所涉人物进行简注。附集部分因内容相对单一,史料价值亦次于正集,故仅释文并简
“大家精要·典藏版”丛书简介:“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在史学、哲学等领域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古今中外“大家”为对象,着重撷取与体现他们的思想精要。丛书作者都是各领域学术前沿的学者、教授等,他们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以短短10万字,清晰、简练地阐述中外“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大家精要·典藏版”丛
本书收录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之外梁氏生前已发表之作,体例依从《饮冰室合集》,分为两编:散篇文章入“文集集外文”,有单行本者入“专集集外文”。后者如遇未及编入原本之零篇,亦代为增补。以辑录者一人之力,穷近三十余年时间,广寻海内外文献,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列,有利于全面地展示作为公众人物的梁启超形象。这次增订,辑录者主要做了四
本书原是作者在光华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叙述清康熙初年以来近三百年哲学思想变迁的历史,上及顾炎武,下及王国维,将近三百年哲学史划分为复演古代学术时期和吸收外来思想时期,并于每一时期之中又详列各派和各家的学说。同时,他巧妙地运用比较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各个学派的特点,产生全局性的阅读感受。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他也可以算作致力于政治与学术双向进路的典型报人。本书重点关注章太炎通过报刊实践(办报和撰稿)形成的奧论影响力,包括《苏报》《民报》《国粹学报》《教育今语杂志》等报刊之实践,进而重新审视章太炎与民国前期的新闻奥论的互动关系,最终考察章太炎的国葬问题、逝世后新闻奥论和后世评价
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为“传统的发明”,主要检讨传统文化在近代的遭遇既试图对传统加以恰当的区分,也从不同侧面说明传统作为“记忆延续”的基本资源,如何被“发明”;第二编为“思想界的解析”,主要汇集了一组讨论“思想界”的文章,结合报章与大学及读书人的互动,尝试去更好地说明新的思想环境如何影响到对读书人的塑造;第三编则集中关注
《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列文森的第一部专着,从“变形记”“美丽新世界”“追忆似水年华”三阶段追索中国近代知识人梁启超的思想嬗变,探求他身处历史和价值撕裂的煎熬之中,如何从传统突围、拥抱进步主义和现代,却又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主动走向不合时宜。作者的视野并不限于思想者个体,而是以历史与个人的交互作用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