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从视觉文化角度重新诠释岭南地区非遗的研究性著作。作者历时八年(2016-2023),对岭南地区的若干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了丰富的一手图文资料;同时通过历史演进、社会结构、文化心理、传播模式、创作意志、接受理论等多维度的综合研究,破解这些非遗项目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对于非遗项目的传承和活化,对
本书属于文创产品方面的著作,由文创产业的起源与发展,文创产品的相关概念,文创产品的设计,图书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多领域文创产品的推广传播,优秀文创案例等部分共同组成。文创产业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其与传统产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实现了文化性、创意性的结合与统一。在消费者对于产品要求越来越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典藏版)》全书约360万字,收词6637条,收录了2021年6月正式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书正文共分为基本概念、制度机制、实践活动、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五大部分。其中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两部分细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维传承路径研究》是一本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维传承路径的学术著作。书稿结合了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中国式现代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要求与需要的思考,非遗传承发展10年来的传承方式与特点,揭示了大众参与、教育体系、现代科技、社会力量和现代管理模式等多个路径在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弘扬的图书。本书首先系统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社会功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其次探讨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再次细致分析了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如茶文化、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武术的传承;最
北京和上海拥有不同的城市性质、文化机制和生态环境,使两地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趣味。我们通常用“京派”和“京味”这两个不同的语词来描述北京文化的上下两层。京派知识分子精英文化与京味民间民俗文化构成大雅大俗的强烈对比和反差。我们却只有“海派”这样一个词汇指称上海文化。不同社会阶层、职业角色的上海人,生活在由高度社会化
本书作者历经多年研究,探索网络文化的核心脉络和词语的根源,撰写了274个核心词条,涵盖二次元·宅文化、同人·粉丝文化、女性向·耽美文化、网络文学、电子游戏、社会流行词等6个网络文化领域。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以前熟悉的、一知半解或全然不知的生活方式,触摸到达个时代的脉动,认识那些满怀热爱的年轻人,并和他们一起打破次元之壁。
文创产品由于其固有的文化属性与商品属性,在文化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综合了营销学、设计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跨越学科的范畴从整体上探寻多重并发因果诱致的情感认同是“如何”发生的,并尝试超越传统的个案研究方法,系统地考察情感认同发生的成因以及在地性识别因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性关系组合,试图解释促成情感认
创作在云端:平台与文化生产
丛书简介:在中国教育部的支持下,北京大学与国内外多所中学联合启动的“亚洲青少年交流计划”自2021年开始,接收来自国际高中学生共同参与线上课堂,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此项计划不仅凝聚了教育、科技界的智慧和资源,而且着眼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次大学与中学深度融合、共同育人的创新尝试,致力于在真实的科研课题学习与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