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介绍了长江上游典型水土流失区的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流域包括嘉陵江流域及其一级支流涪江流域、金沙江流域、岷江上游镇江关流域等,涉及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遥感解译、统计分析、模型模拟等,运用的数据包括水文站点的长期监测资料、气象站点资料和空间分析数据(数字高程地形、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类型、地质地貌、雷
本书主要阐述小浪底水沙动态调控对黄河下游河流系统的影响:结合遥感、数理统计与数值模拟,系统分析下游河道演变、河道及河口环境生态对水沙动态调控的响应机理;针对下游河道,揭示水沙动态调控对河道河势演变的多时空尺度影响机理,定量评估河道环境、典型物种群落对水沙调控的响应规律,以及滩区环境及土地利用的变化;针对河口及三角洲区域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持续跟踪观测和开展研究。本书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期间完成的三峡工程重大泥沙问题研究成果,包括长江上游来沙分析及预测,三峡水库泥沙优化调度、中小洪水调度,坝下游河道长期冲刷演变、重点河段航道治理,以及水沙变化对长江河流健康影响等,并提出了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建议和措施。
平原河网地区因地势低洼、河道比降平缓、纵横交错、水体流动性差等自然禀赋以及强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十分突出。《平原河流动力学及水力调控》在综合分析平原河流特点和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平原河流动力学理论,厘清了床面界面以及河道滩槽、交汇河道物质输移规律;创新性地提出了弱动力平原河网
本书稿为三峡集团首次发布的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水文泥沙年报(2022年)版本。2012年以来,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共淤积泥沙6.856亿m3.2022年,长江流域径流偏枯,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入库泥沙偏少,按照控制站统计,全年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入库悬移质泥沙分别为567万t、276万
本书围绕弯曲河道的水流结构、模拟方法、河道演变特征,主要采用理论推导、试验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推导了新的连续弯道横向流速解析解,对比测试了典型弯道环流模型并用摄动法分析了环流模型适应急弯连续弯道的要求,评估了采用不同湍流模型和边界条件的三维RANS模型对连续弯道流场的模拟能力,构建了河道蜿蜒模型并模拟了不同情
本书以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游河段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新水沙条件下长江中游的河床演变特点,并提出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沙输移与河床变形的数值模拟技术。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分析长江中游不同河型河段在多边界因素共同影响下的河床调整特点;提出适用于长江中游的动床阻力、水流挟沙力及非均匀悬沙恢复饱和系
本书选取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中尺度流域——松花江三级支流的老莱河流域,采集河漫滩沉积泥沙,使用复合指纹识别技术,确定沉积泥沙的来源及其空间变化;使用137Cs技术分两次采样,采集河漫滩沉积样品,确定该方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进而推算沉积区的侵蚀/沉积速率;分析降水在空间尺度和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加深对区域气候变化的
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区域侵蚀过程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演化、人口生存发展等诸多问题息息相关。受气候变化以及水库建设、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上游产输沙特征近年发生较大变化,直接影响三峡水库的入库泥沙条件和区域物质输移。本书对长江上游近期重点产沙区产输沙特征
随着长江流域大型水库及水库群的相继建成和运行,河流干流尤其是中下游水沙条件和动力特征已经或正在发生显著改变,并将对河流河口水沙系统的主要功能产生影响。本书基于长序列水沙实测数据,结合数学模型计算与理论分析等手段,对三峡工程及上游梯级水库运行引起的河流水体输运时间、干流悬沙浓度时空分布,以及感潮河段水沙动力地貌等关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