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瞿秋白的革命历程就义后历史评价的波折,妻子杨之华和养女瞿独伊的经历。附录《多余的话》、杨之华《忆秋白》等。
本书为纪念谢晋导演诞辰百年,由上海谢晋电影艺术基金会所编写。谢晋,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艺术家之一,他创作了一批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经典电影,铸就了引发几代中国观众共鸣的集体记忆。他的电影堪称新中国历史的一面镜子。为深切缅怀和致敬这位电影大师,上海电影集团、上海谢晋电影艺术基金会联合拍摄系列纪录
这是一本和苏东坡相遇的十个故事。在花褪残红青杏小的季节,遇见苏东坡。感受他的兄弟情谊。在正是橙黄橘绿时的岁月,遇见苏东坡。体察他的宦海沉浮。万谷酣笙钟,遇见暮年苏东坡。管他清风急雨。千里共婵娟,遇见AI苏东坡。畅想元宇宙的未来。 这一生,何妨吟啸且徐行。每一次遇见,都是新鲜。
本书303位人物肖像全部是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以年龄为序,最年长者是出生于1892年的朱屺瞻,最年轻的为1938年出生的戴敦邦,作者为每人编写了生平成就简介。在步入1990年代之时,作者有感于二十世纪行将结束,为此在上世纪1990年代的8年时间里,专注于对二十世纪学林文坛、硕果仅存的杰出人物进行广泛考察
用青少年的故事感染青少年,用成长的故事引领成长。本书讲述杨槱、王振义、褚君浩、江欢成、陈凯先、张旭、谭蔚泓、朱美芳、朱敏、樊春海等10位院士的成长故事,从中,青少年儿童将了解到不同研究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优秀科学家,年少时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经历,以及如何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从而萌发科学探索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本书立
本书作者在所有能找到的史料基础上,潜心研究,对历史人物曹操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并对曹操的政治理想、军事才能、用人艺术、文学成就及人格魅力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本书是《北总部胡同32号》系列的第三本,以原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林阳先生的第一视角,介绍了13位曾经工作于人美的老艺术家:沃渣、王靖宪、杨先让、庞邦本、姚奎、樊林、吴传麟、刘汝阳、张广、韩亚洲、郜宗远、程大利、王铁全。全书按艺术家的生卒年前后排序,从他们的生平、经历,在人美社的工作、出版,个人艺术创作、成就等几个方面展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在四年的历程中,大师汇聚,成果瞩目;同时以国学研究院为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学研究人才,为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清华的国学成就,成为近现代国学研究的一面旗帜。本书以清华国学研究院所培养的高亨、吴其昌、罗根泽等研究方向以哲学为主的国学大师为传主,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他
《苏东坡传(精读版)》是在原版基础上针对年轻读者群体所做的进阶精读版。本书在林语堂创作的苏东坡人物传记基础上,在不改动原文的前提下,对文中所引用的文言文增加注释解读,对重点人物关系和事件背景做了补充说明,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难度。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知识阶层传承千年的理想人格。苏东坡
《夏北浩自述》共收录夏北浩的发言稿六篇、自传一篇和夏北浩总结的维护歼-6飞机的“133条”经验,通过夏北浩发言稿、自传等文献资料,较为系统和详细的阐述夏北浩对工作极端负责、精心维修、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感人事迹,“夏北浩检查法”产生的原因、提炼、总结、学习、推广的过程以及“夏北浩检查法”的影响、作用和历史地位,展示“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