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山西省作家协会在第一届和第二届签约评论家的作品中选出的代表作。二十二位评论家的二十二篇文学评论成果。这些作品曾收录在《文艺报》《光明日报》《文学报》《理论月刊》《社会科学论坛》等重要报刊。这次书稿的集结展现山西新一代评论家的崛起之作,他们知识结构新颖,对新现象、新趋势特别敏感,个性色彩极强,表现出活色生香的发展
本书收入本论文集的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对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进行解读的三篇论文;第二编近几年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的思考,通过朱德发先生和蒋心焕先生学术人生的解读,从中汲取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三编学术期刊理论方面的论文,这些论文显示了一个办刊人在学术期刊理论探索上所走过的道路;还有一些内容是我编选
本书所涉内容,既包括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的分析,也包括对唐代诗歌的另类解读,中西对比,内涵丰富,既可提供除文学外的多重视角,又能带来全新的解读方式,可以作为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入门级读物。
自21世纪伊始,作者一直密切关注、反思文艺学年度前沿问题研究所取得的实绩,撰写年度研究报告。本书共收录11篇文章,较全面地呈现该年度(或重要时间节点)文艺理论界在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文艺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论、新媒介与网络文学研究等诸多论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总结、点评其中原创性的论说以及有待进一步予以发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一辑始于201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一年两辑,现已出版十辑。本辑由北京师范大学杜桂萍教授、李小龙副教授主持,《明清文学与文献》在国内学界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主要刊发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优秀首发学术成果,着力呈现海内外明清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集刊分为戏曲研究、小说研究、诗文研究、学术史
本书中的文章无论是经验色彩浓郁的作品解读,还是那些在美学、形而上学维度跋涉的文字,看似散逸却也无非围绕这样的问题:文学、文学世界(文学本体及其所统摄的经验层面的广义文学),何为?又为何?作者在探问文学性、文学本体或文学奥秘过程中,文学世界借助形式、形象、语言等美学维度的显现而得以从庸俗文学社会学的遮蔽中还原、释放。
对北宋四六表启进行研究,实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骈体公文的发展流变;虽然北宋表启的施用范围较为有限,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却是极为丰富的,通过对其进行研究,亦可加深今人对北宋文化、政治、思想。在北宋四六文所涉及的众多文类中,表、启是彼时文士使用频率**,作品数量最多,亦最能反映宋四六之创作技法与整体风格的两种体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对四川作家的24部作品进行评论的总集。作者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品藻方式,系统而深入地对四川老中青三代近二十位作家蒋蓝、马平、龚学敏、何永康、凸凹、杨玉华、章夫、张花氏、赵晓梦、杜阳林、韩玲、陈泽波、袁远、萧子屈、蒋林、黄勇、张书林、林赶秋、赵琨的二十四部文学作品进行评点,其中既有赞歌,也有谏词,既平易通
《沉思的老树的精灵》是黄子平的文论代表作,包含了《深刻的片面》《从云到火》《沉思的老树的精灵》等20篇作品。其中既有对各个作家作品的微观研究,如对林斤澜创作的综合考察,对作品《绿化树》《你别无选择》《山上山下》等的独到见解,也有关注诗歌时空意识的研究、对短篇小说结构功能模式的开拓,对文学语言学的探讨…&h
本书系统梳理了百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点作家及重要作品。与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凸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传统,在社会与文化语境中,按照时代一文化一文学的逻辑观照每一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二是把作者简介、作品导读、文学作品、思考练习、相关链接作为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结合起来,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