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伟大作家的鲁迅,他的杂文创作与小说和散文创作鼎足而立。本书首次全面展示自《坟》至《且介亭杂文末编》各书中的鲁迅杂文,充分显示了“有着时代的眉目”的鲁迅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和艺术性。
本书附录鲁迅论述散文、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的文字。同时又从鲁迅杂文集中钩稽出了其他散文,如美文,随感,纪实散文,怀人散文,书信、日记散文,序跋散文,讲演散文等。抒情性和文采相对淡薄而偏重于析理辩难的正宗杂文概未收入。本书收入了鲁迅先生生前编订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同时从鲁迅的杂文集中钩稽出
本书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公众号“我在河大读中文”栏目推出的部分文章的汇总,该栏目因持续时间长、发文质量高、史料价值强,曾在国内高校产生过广泛影响,大量文章被反复转载。本书辑录的校友回忆文章,多聚焦于教学名师、育人经验、教研成果、知识创新、师生情谊等,在融入个体情感与生命体验的讲述中,生动展现了河南大学文学院不平凡的百年历程
陈蝶衣(1909-2007),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著名报人、诗人、剧作家、词作家,是20世纪海派作家中颇具代表的一位。曾创办《万象》《春秋》《西点》《明星日报》等刊物,并兼任《铁报》《东方日报》《小说日报》《海报》《香海画报》《力报》《金钢钻》等刊物编辑。1952年,陈蝶衣赴港,在邵氏影城任职,创作电影剧本50余部,流
《王侍御类稿》是明代中后期的文献学家、历史学家、藏书家王圻的诗文集。全书共十六卷,卷一至十三为文集,卷十四至十五为诗集,包括奏疏、序、记、跋及诗词等,卷十六附刻部分包括茸城倡和集碑记墓志铭等内容,体裁多样,内容广博,弥足珍贵。本书现存的唯一版本是万历四十八年(一六二〇)由王圻次子王思义在今佚的《洪洲类稿》《明农稿》基础
本书由中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文联组织本局文学爱好者提供稿件,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机关和所属各个基层站段的文艺爱好者创作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内容涵盖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文体形式,以及书画等插图作品,具有可读性、知识性、艺术性。全书立足于记录铁路职工工作生活,充分展现了铁
《赵树理选集》以初、高中生为目标群体,收录了赵树理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福贵》《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传家宝》《登记》《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不同于老舍的京式幽默,作为山药蛋派的赵树理扎根晋西南,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使用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俏皮幽默,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用故事套
本书是首届天山文学奖获奖作品,是一部短篇小说、微短篇小说、散文合集,收入了《春节》《礼貌的故事》《眼睛》《歌神》《春之声》等发表在人民文学、光明日报、作家等报刊上的作品,时间跨度大,展现了王蒙写作风格的变迁。书稿以唯美深入的笔触、多样化的风格,带给读者崭新丰厚的文学享受,感知王蒙的文学内涵和思想变化。该书是王蒙创作70
《诗碑述华清,今歌正酣时——华清宫诗歌鉴赏》本书选取华清宫不同历史时期相关的诗歌与碑刻,以及最新征集的书法与美术作品等,采用雅致图文+茶具/酒具文创等展示方式,从艺术品的角度展现出华清宫在中国历史潮流中的地位。本书从文字和图片中挖掘华清宫背后的故事,可以为文旅爱好者和游客、研学等提供一个更加直观的方式,来了解华清宫文化
本书是一部汇编历代苏州(部分延及常州武进)太湖地区士人作品的地方性诗文总集,凡一百四卷,其中诗八十六卷,词二卷,文十三卷(其中卷三“书”阙),赋三卷,卷首冠乾隆九年沈德潜、乾隆十年秦蕙田两序。《四库全书总目》入集部总集类存目。本书据乾隆十年(1745)吴氏依绿园刻本点校整理。集中反映风土人情、生活情韵的诗歌最富,很多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