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这些文物一一考究了它们的形制、材质、年代、发掘地及历史价值,行文专业严谨、引文精准权威,同时亦有自身的研究成果和独特的历史观点,是广西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学的集大成之作,集观赏性、学术性和专业性与一体,是一本让普通读者阅读起来既赏心悦目又能接触到“硬核”考古知识的精品著作,本书的面世将对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推广起
本书以明代金银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在所属历史背景下形制演变、时代审美和文艺潮流走向,结合陶瓷、玉石、织绣等其他门类在同时期的时代特点,以大量文献与实物为基础,辅以相关图像,真实全面地展现明代金银器与当时统治集团息息相通又与世风经济交缠呼应的风貌特点,分析其发展演进的背后根由及它们与其时生活的关联,阐述明代金银器的传
该书为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颐和园承办的“园说”系列展览的图录之五。展览延续园说文化脉络,以文物为载体,系统讲述中国园林发展历史和艺术特征,今年的主题是"南北名园和合竞秀",以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对话”的形式,生动呈现出南北园林相
本书辑录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现存元明清碑刻(元碑刻12通,明碑刻15通,清碑刻29通)原碑及拓本高清晰照片(每通碑刻配3-5张高清晰照片),并辑录碑文文字,辅以相关说明文字。本书全面清查、拍摄北镇庙碑刻,并对碑刻文字重新辑录、校
本辑内容为《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共有314支竹简.依照目录木牍,十三篇的次序为《守法》《要言》《库法》《王兵》《市法》《守令》《李法》《王法》《委法》《田法》《兵令》和《上篇》《下篇》。1982年《银雀山汉简(壹)》正式出版时分为十篇,此次再整理,根据简的内
《六韬》包括《文师》《六守》《守土》《守国》《发启》《文启》《三疑》以及《佚文》六篇和《佚文丛残》共计十四个部分。竹书残损严重,经过整理共编联缀合成竹简135支。附录中主要记录了相关文本比较表、竹简整理信息表、复原信息示意图以及参考文献。
本书采用线描、拓印等方式展示武威境内丰富的岩画遗存,主要有人、马、牛、羊、骆驼、鹿、符号、文字等内容。
本书将黄濬所编《邺中片羽》(初集,1935年;二集,1937年;三集,1942年)、《尊古斋所见吉金图》(四卷,1936年)、《衡斋金石识小录》(二卷,1935年)、《古玉图录初集》(四卷,1939年)、《衡斋藏见古玉图》(二卷,1935年)、《尊古斋陶佛留真》(二卷,1937年)等书合辑出版。诸书内容收罗宏富,有民国
本书是由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主办的系列学术论丛。全书收集18篇论文,分别对甲骨文、金文、简帛、碑刻等出土文献进行研究。出土文献研究难度较大,内容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本书刊发的有关出土文献研究的学术成果则包含诸多学科的研究内容,部分论文是国家社科基金的阶段性成果,其观点鲜明,材料扎实
本书主要介绍宜宾市博物院馆藏的一批珍贵青铜器的保护修复实施及相关研究。上篇为文物保护修复部分,由前四章组成。第一章对宜宾市博物院及相关文物资源、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等进行概述;第二章介绍馆藏青铜文物病害调查与研究。第三章介绍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路线、原则和案例;第四章对项目成果进行总结。下篇为文物保护研究部分,由后三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