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王与祖王》是一部在布依族中流行比较广泛、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史诗典籍作品,是布依族的古籍,目前公开出版和内部印行的版本有十余种,另有部分版本手稿存留于搜集翻译者手中,由于版本众多,辨析其中的珍善本就显得很重要,作者通过田野调查方式,自收集各种版本,对各种版本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对于该部典籍的研究学术界主要从
本书属于《江苏青年批评家文丛》(8卷),收录青年批评家刘阳扬十年来学术论文精粹,内容既关注文学史发展问题,也有针对当下作品的评论文章。评论文集以小说为论述对象,深入文学史书写,既有对贾平凹、王安忆、迟子建等著名作家的关注,也通过发掘新锐作家、新兴文学现象涉及学术前沿话题。本评论集所收录的评论文章基本以文本分析为基点,重
本书计划收入300余种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楚辞》及屈子文献(包括海内外的孤本、善本文献),依照原貌影印出版,并由专家为每种文献撰写提要。第一编收入“楚辞章句”和“楚辞集注”80种文献,不少都是海内外的孤本《楚辞》文献。《楚辞大典》的出版将为“楚辞学”研究提供一套珍贵的学术资料。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废名小说中的道家思想因素、废名小说与禅宗、废名小说与儒家文化、废名小说《桥》文化阐释、莫须有先生系列小说的文化阐释、废名小说创作的变迁与发展。具体内容包括:生存环境的宁静之美——乐园的回归;人物的静柔之美等。
本书分为四编,分别为《老残游记》纪念版、《老残游记》阅读版、《老残游记》百年来重要评论选载及论文综述、刘鹗遗文遗墨及轶事选辑。具体内容包括:《老残游记》初集第十一回刘鹗手稿遗珍(1903);《老残游记》初集自叙手迹(1906);1903年《绣像小说》连载《老残游记》纪念版图影;《老残游记·初集》及刘鹗自评等。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好书”作者莫砺锋先生专为孩子精选的中国经典阅读系列——少年版·中国经典,精选青少年应读的古代典籍,涵盖文、史、哲、国学多方面,让孩子全方位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滋养,好读易懂理解快。分册由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张强,古代汉语专业徐尚衡教授,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
在汉代《诗经》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所谓的“四家《诗》学”。其中发端于民间的《毛诗》学说因在汉末得以广泛流传,在唐代又获得官修《五经正义》的正式确认,因此较为完整地流传至今,成为今人阅读《诗经》最为重要的凭借。而汉代官方授受的三家《诗》学却不幸地失传了。至南宋末年,学者王应麟痛感三家《诗》学之亡佚,遂编撰《诗考》,遍
儿童文学是儿童认识世界以及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渗透审美素养,不仅能让儿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还能让儿童发现美、感悟美并应用美。基于此,本书以儿童文学审美策略与创作方法为研究对象,以儿童文学的概念、作用以及历史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儿童文学的审美策略与创作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儿童文学
本书内容包括:蒙古《格斯尔传》研究综述、蒙古《格斯尔传》渊源管见、《治理汉地固穆皇帝的朝政之章》考析、关于《格斯尔传》中的“蒙古”一词、《格斯尔变野的故事》探、《格斯尔传》最早版本之我见等。
本书是《夏承焘全集》之一,收录其所著《词林系年》,影印出版。《词林系年》是夏承焘先生最重要的词学著述之一,纵贯唐、宋、金、元四朝,以年代为经,以词人行实为纬,以历史大事为参照,兼及词作考系。今次影印的《词林系年》手稿,原稿当有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