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卷是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中古以后受佛教俗讲影响,历经宋代谈经、说参请、说诨、讲史等文类形式,融汇了话本小说、诸宫调、道教科仪、戏曲等积极成果的文化文本。明清以来,宝卷流行于甘肃河西、洮岷地区,青海河湟谷地,山西介休,江苏常熟、靖江等吴方言区。宝卷先后被确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被归入『民间文学』和『曲艺』之中。根
本书收入了作者原创的新寓言诗100余首。作者参考欧洲新寓言派,对古代神话传说、文学名著题材进行再处理、再创造,赋予作品新的寓意,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在寓言诗创作中进行了新的探索。作品反映现实生活,想象力丰富,风趣幽默,能给读者以启迪。
京族传统民歌是京族人民以京语为载体,世代口耳传唱的民间歌曲。本书共收入2400余首民歌,近100万字,包括礼俗歌、海歌、文化文艺歌、家庭情感歌、情歌、劳动歌、道德教育歌、儿童歌谣、古时民歌九个部分,多于海上劳作、民间仪式、传统节庆、歌圩等场合演唱,流行于京族聚居区。本书正文体例为四行对照:第一行为喃字原文,是民歌收集者
本书为18-19世纪流传于西藏民间的经典故事,以藏译汉的形式出版,内容简练易懂。以西藏神话故事为背景,通过拟人的手法、譬喻的方式,生动地表达了善恶的思想观、和谐的人文观,同时彰显中华传统美德。本卷力图打造一本经典的民间故事集,使读者更充分领略和吸纳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提高自身修养。
本卷包含西藏民间经典故事《莲苑歌舞》《茶酒仙女》及《猴鸟的故事》,均是流传于西藏民间的经典故事,以藏译汉的形式出版,内容简练易懂。上述故事以西藏神话故事为背景,通过拟人的手法、譬喻的方式,生动地表达了善恶的思想观、和谐的人文观,同时彰显中华传统美德。
《地久天长》是民间故事集《地老天荒》的“姊妹篇”,书中辑录了作者后续搜集整理的77篇曹妃甸地方传说和故事,约20万字,分“民间传说”、“世相百态”两个部分。这些篇什,反映了曹妃甸地区在过往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及民俗风情,熔铸成一道中国北方农耕文明的鲜明印记。该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发掘、保护、传承、弘扬曹妃
本书为“侗族民间口传文学系列”图书之一,精选了流传于侗语南部方言区侗族村寨的五十多首经典琵琶歌,歌词以情歌为主,内容生动有趣,主要反映男女爱情、村寨情谊、岁时节令等。侗族琵琶歌的歌词精炼、艺术性强,语言富含哲理,多用于婚恋场合,从那朗朗上口的歌词中能窥探侗族的社会结构、婚姻观念,感悟侗族简单而纯朴的哲学思想,同时也领略
本书为谜语集成汇编,分谜集与谜话两部分。收录了南朝至民国间的80余种谜语文献,既包括《广社》等专书,也有从小说、笔记中辑录的灯谜、字谜、隐语,如《齐东野语·隐语》《两般秋雨庵随笔·灯谜》《文心雕龙·谐隐》。这些文献中有些是专门的谜语汇集,还有一部分如《橐园春灯话》等文献是关于谜语创作理论和方法的论述,并对谜语的各种技巧
《中国哈萨克族经典民间故事》所收集的民间故事包括了不同时代产生的作品,很多故事是主编在众多版本中选后收录的。哈萨克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口头语言成果,它更多地具有娱乐性,是人们在消闲的时候讲述的。一件作品经过了长期流传又会染上不同时代的色彩,渗入不同时代的内容。每个时代所产生的民间故事的主人公身上体现着不同时代里普通
关于书系:成长读书课是一套配有线上互动课程,专注青少年读写发展、人文素养提升的文库。该书系根据中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要求,结合老师教读、学生自读、师生共读三个层面,从阅读到课程,旨在给读者提供全套的阅读写作提升方案。百年名作,中小学语文教材主编编写,全国名师倾情导读、音频精讲,知名插画师量身美绘,共同打造百万师生课堂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