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朱得之的《庄子通义》是现存明代最早的一部解庄著述,其在继承前人解庄成果的基础上,会通儒道,注重吸收阳明心学的思想,以心学解庄,开创了庄学的新局面。其对《庄子》外、杂篇真伪的考论及对《庄子》《列子》关系的辨析也对庄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编校者以《庄子通义》浩然斋本为底本,参校丁坊本、李栻本和傅山本进行点校,其中浩然
本书为四川民国的著名学者袁焕仙先生的主要著作结集,共十一部:《榴窗随判》《黄叶闲谈》《中庸胜唱》《灵岩语屑》《酬语》《<心经>三讲》《通禅与王恩洋》《东方学术界之函讨》《统说<庄子·齐物论>》《高山佚韵》,以及《国是主张及宪法意见》等。本书所收录篇章,都是根据现仅尚存的雕版所精校。本书的出版,将会对四川民
本书是傅斯年先生在阮元《性命古训》一书的基础上,重新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及先秦遗典中的生性命令诸字一-整理解读,通过语言学的方法还性命诸字之原,用思想史的方法梳理儒家性命说思想的演变与传承。全书分三卷,一卷字篇,对先秦传世典籍中性命诸字进行训诂;二卷义篇,梳理先秦儒家各派性命说观点,演其流变;三卷绪篇,分析汉代以来儒家各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古代新疆地区儒学文化传播研究”成果。该书系统地统梳理了历史时期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在新疆的传播进程,改变了传统学术把边疆视为儒学的“化外之地”的做法,也进一步通过展示和描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在边疆的传播过程,让人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在历史进程中中原文化建构和传播力度的变化情况。本书的研究
孟子以“知言”自称,以“好辩”“善辩”著称。孟子“知言”,指的是孟子认为自己善于分析、理解、评判别人或偏颇(“诐辞”)、或夸张(“淫辞”)、或邪谈怪论(“邪辞”)、或闪烁其词的话(“遁辞”),而这四种言辞正是孟子辩驳的对象。本书基于语用论辩学的“批判性讨论模型”和“策略操控”理念,提炼出孟子论辩性话语合理性“一体两面”
先秦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源。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崇文环境,催生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思想伟人、文化巨人,形成了儒家、道家等显学门宗。《孔孟老庄语录》是一本关于古代先哲思想的普及性读物,选取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经典语录,集中表达了儒家道家思想主张、道德价值、文化立场等。书中所摘选语录文辞精彩、篇幅精
书稿约20万字,是一部关于老子《道德经》的普及读物。内容包括《道德经》思想速读,《道德经》文、《道德经》文,并附录了唐基苏的《<道德经>之麦氏版本与传抄版本的同异》、金玲的《<道德经>书名试解》两篇文章,以及《老子赋》和《中外名家评老子》。作储紧紧围绕老子及《道德经》,分为24节进行解读,分别介
本书主要是从作者个人角度解读《论语》一书。如朱嘉所言,《论语》二十篇中以第一篇《学而》最为重要,只要熟读明了《学而》篇,则其余各篇亦容易知晓。《学而》篇共十六章,故本书在写作时共分为十七章,第一章总论孔子的好学精神,之后十六章则分别对应讲解《学而》篇的十六章。在讲解《学而》各章时,亦穿插引用其余十九篇中的内容。
本书由《庄子解故》一卷、《齐物论释》一卷、《齐物论释定本》一卷组成。《庄子解故》为以传统小学考据方法发正《庄子》疑义之作,摘录《庄子》字凡二百四十八条,或补前人之阙,或正前人之误,皆有所得,不为空谈。《齐物论释》据《齐物论》章句次第,分为七章,予以疏证。全纹旨在以唯识思想与《齐物论》篇互证,形成独具特色的齐物哲学,否定
此为《庄子集成》之一种,《南华真经》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内容广而不散杂,始终围绕哲学思想来阐述庄子的观点,文学、美学、艺术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全书据《南华真经》原书本旨解经,多用外篇、杂篇诠释内篇,各篇互相参证,会通全书而观之;援引道家摄生之说为解,《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