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通》对《庄子》内七篇进行注释,梳理其中所含的文章义法,揭示行文中的起承转合,提掇呼应。其中亦多用性理学说阐述庄文奥义,将庄子拽入理学范畴,是解《庄》著作中较为独特的一部。《庄子未定稿》凡四卷,内杂篇各一卷,外篇分上下两卷。书前有自序、弟子邱先德序及《澹泉先生传》。卷首署“曾孙日璧编”“受业祖孙松校”。作者对庄文字
《老庄语录》是一本关于古代先哲思想的普及性读物,选取老子、庄子的经典语录,集中表达了道家思想主张、道德价值、文化立场等。书中所摘选语录文辞精彩、篇幅精短,便于读者读、记、用,且每条语录原文下根据需要配有注释、译文,方便读者初识古代哲学名著。全书注释简明,译文流畅,是一本学习了解道家思想、古典哲学的好书。
全书包括“提要”“原文”“注释”“译文”和“赏读”四个部分。“提要”重在明确全篇主旨,为阅读提供路径。“原文”釆用通行版本,标点规范,存疑处标注说明。“注释”与“译文”主要参照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及钱穆的《论语新解》相关内容,注重直译,链接了必要的文言语法及相关文化常识。“赏读”是本文亮点,以文解文,依据文本语言、情景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列国”,介绍孔子生平及周游列国的故事;下编“传人”,介绍孔门传人的故事。作者自述本书为“解谜”而写,在叙述故事中带着问号追索,带着思考交流。本书围绕孔子的种种“谜团”,如孔子父母出身、为何要周游列国、子见南子的传说、孔子被三千弟子尊崇的原因,等等,进行了明白晓畅的解读,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中,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论《庄子·<天下>篇》;向郭《庄子注》“隐解”综探;吕知常《道德经讲义》探研;《老子》“柔弱”思想的文献变迁与内涵演化;无身、贵身、爱身:论古代学者对《老子》第十三章的解释;《老子节解》及其反映的早期道教思想等。
本书以先秦儒家天道观与政教思想关系为线索,探讨了殷周之际的信仰革命与人文主义,孔子的天命观与政治思想,孟子的心性论与道德理想主义,以及荀子的天道观与政治思想的联系等,展示了先秦儒家天道与政教思想的发展进程与内在理路。
《孟子思想与新时代精神:第六届孟子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孟子思想与新时代精神:第六届孟子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的上编,文本与阐释。《孟子》本文是孟学研究的核心,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收录了围绕《孟子》本文展开研究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或注重训诂章句,或聚焦理论阐发,或重视历史诠释,皆各有其价值。《孟子思想与新时
《老子学刊》(第二十辑),刊载了《由“用”通达“体”:老子之道的诠释路径刍议》《<老子内解>新考》《明代部分老学文献真伪考》《昭格署的兴替与朝鲜王朝官方道教的终结》《<真灵位业图>神仙名号研究——以“道”及其衍生概念为中心的考察》《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悟真篇再注>的药物理论探析》《论钟馗信仰的多元形成》《文房道士
本书包括关于《永乐大典》易学典籍整理研究的思考、四库馆臣对大典本《易学变通》的编校、丁寿昌易学:主以宋易,兼采汉易、李镜池与顾颉刚的学术交谊及其《周易》研究、《尚书》与先秦易学、汉代易学视域下的礼乐观——以纬书为例、《皇极经世》“数学”义涵发微、李简易学发微、贾湖文化与《周易》思想溯源、论《易传》九德的当代价值、《周易
《人间正道:<大学>的人生教育》包含导论及知、行、真、善、美、家、国、天下八个章节,对儒家学派经典著作《礼记》中的《大学》进行了文本解读及义理阐发,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明确肯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启发青年思考如何成就自我,进而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天下人民做出贡献。此外,本书对当今社会培养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