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在这一历史性跨越发展进程中,中国突破了什么样的难题,其中有哪些经验和规律可循,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大问题。基于长时段和国际视域的考察,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正视“两弱”困扰难题,对
本书在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基础上,有重点、分领域选取中改院33年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为上、中、下三编,将一系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汇集出版。这些研究成果既客观反映了中改院33年来建言改革的执着追求,又对深入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全书上承1956年,下迄2023年,跨度长达68年,共设8篇、69章、213节,共63万字(重庆社院主体部分55万字,区县部分12万字),配图290余张,通过第一篇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第二篇教学培训、第三篇理论研究与宣传、第四篇校园建设与后勤保障、第五篇重要活动与对外交流、第六篇校园历史与文化、第七篇区县(自治县)社会
本书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与方法”“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经验”“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四个视角,对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学理化阐释和体系化建构,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用学术化语言写好改革的时代新篇,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刊》是由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外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基地)和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主办的学术年刊。自2011年创办以来,已经连续出版13卷,在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2024年卷(总14卷)共包括四个研究栏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
本书从历史的纵向和现实的横向两个维度,系统化阐述中国共产党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新历程新成果新水平,以及这些新认识的逻辑递进与现实作用,特别是从比较研究和整体性视角研究中国领导核心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成逻辑起源于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成功结
今年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上海市档案局(馆)和杨浦区档案局(馆)聚焦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发地??杨浦滨江,联合编撰出版《人民的城市??档案里的城市记忆》系列丛书的首卷本杨浦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通过挖掘档案史料,沿循历史脉络,反映从上海开埠到建党初期,至新中国成立,再到杨浦滨江开发建设这几个时期中,杨浦滨
本书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世界逻辑、理论逻辑、哲学逻辑等方面,系统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逻辑,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伟大历史征程,有助于广大读者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丛书(第19辑)》是第二十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2023年年会论文集,本届论坛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本书收录来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
本书汇集的是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举办的新时代学习大家谈系列学术讲座第一阶段的成果。参加新时代学习大家谈系列讲座的各位学者和专家,聚焦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方略,着眼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立足中国发展实践,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发表了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力图从中提炼出有学理的新理论,努力概括出有规律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