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编之词话,限于岭南人谈词、岭南之外人士评论岭南词的词学文献,时间从晚唐五代迄民国,是目前学界对岭南词学文献的第一次整理汇编。编排次序按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朝代顺序为部,各朝岭南词人按生卒年次序排列,岭外人士的评论附于被评论之后。除收录词话外,举凡有关岭南词学的序跋、评点、题词、题诗、书信、书刊通讯,均在收
本书选取回鹘文“弥勒会见记”中的“跋多利婆罗门举行布施”和“弥勒菩萨出家成道”两品内容,采用回鹘文转写、汉文译文和吐火罗文转写、汉汶原文并举的形式,逐字逐句对勘,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学科的相关方法,深入探讨“弥勒会见记”外来词的生成与演变、回鹘语音的规律化演变、佛教借词的回鹘语化、佛典翻译对中国文学之影
本书是一部经典诗歌作品精选集。本书以历史为主线,收入从先秦到元明清及近代不同时期代表诗人的作品600余首,按爱国、战争、自然、生活、历史、友谊等主题,分类归纳为丹心报国、金戈铁马、故土情深、敬老爱亲、友谊长存、仁者爱人、万物有灵、田园苦乐、四季如画、游山玩水、咏史怀古、自述自勉、童真童趣、乐学乐思、人物画廊、天马行空、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多年读诗的心得结晶:既有对盛唐的王维、李白、杜甫,晚唐的李贺、杜牧等大诗人及其作品的独家分析,也有对极具代表性、能反映一时文化风潮的诗歌的深度解剖。作为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国学者,他一方面注重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方法及规律,寻找解读唐诗的密码;另一方面,从西方人的视角解读唐代诗人的生活轨迹
本教程紧扣“研究生汉诗英译鉴赏实践”课程的总体思路和框架,严格遵循“思政研究与汉诗英译鉴赏”相结合的主导思想,将“思政内容与研究生英语教学有机融合”,以研究生“课堂实践演示”的实战型教学模式为编写理念,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结合其各自专业特点,从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不同维度入手,既重视学生
《再探<红楼梦>》主要涵盖了作者在熟读《红楼梦》原著后的心得体会,全书皆为作者反复研究考据所述。《再探<红楼梦>》中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文本解读与考据、版本研究与作者研究、交流材料和演讲稿、学者评论及媒体宣传。《再探<红楼梦>》中收录了几篇作者于学术会议中使用的演讲稿,也体现出了此书的学术价值。《再探<红楼梦>》作者从第
《中国歌谣》是五四以来研究我国民间文学较早的一部专著,其雏形为朱自清先生在1929-1931年间的大学讲稿,后经整理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过单行本。作者在此书中从歌谣的释名、起源与发展入手,正本清源,梳理歌谣发展的历史,确立歌谣的分类、结构,研究其修辞,在汲取同时代人成果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某些研究方法,为这一领域
《诗言志辨》为朱自清先生诗论专著。上至春秋战国时的诗言志说,下至汉代的诗教说,如什么是诗言志赋比兴正变等。作者对这些概念,一方面追本溯源,严谨地考评辨析;一方面又研究它们的发展,说明了它们从先秦直到后来的流变,从而廓清先前的许多错误观念,作出了新的正确的解释,作者在书中引用大量诗篇及诗论原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清
本书为第13辑,将继续系统介绍和评价国外认知诗学及认知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动态,提供相关学科的前沿性资料与信息;运用认知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文学问题,分析文学作品:探索认知科学与文学、文化、语言、翻译、教学等多方面的联系及应用:结合中国文化和文学实际,探索认知诗学本土化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实现路径,使认知诗学服务
本书以“小说创作”为核心,遴选姚雪垠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24场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小说人物的塑造、小说语言的掌握与运用、小说的结构艺术、小说的美学思想、小说的悲剧艺术、姚雪垠创作生涯概述、《李自成》的艺术特色、历史与小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