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科学计量学已经成为科学学的重要分支,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科研评价、科技政策以及科技情报等研究与实践中。本书从简史、原理、指标、数据、工具以及未来六个维度,系统详实地勾勒了科学计量学的整体图景,可以作为当前以及未来科学计量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参考书。同时,本书所呈现的科学计量学知识架构也将在构建中国自主的
本书讲解如何运用创新方法TRIZ识别问题与解决问题。识别问题部分包括如何确定问题所在系统和如何运用功能分析、因果链分析、剪裁等工具。解决问题部分包括两种解题思路:运用创新原理与矛盾模型从本领域寻找解决方案,产生第二等级的创新成果;运用Howto模型跨行业或从科学效应库寻找解决方案,产生第三等级甚至第四等级的创新成果。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
本书主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从个体、团队和企业三个层面研究了创新主体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和机制问题,其研究结论和启示为促进我国科研主体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本书一是梳理了不同层级科研主体创新绩效的多维前因变量,拓宽了创新绩效研究的边界。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层级的科研主体群
本书坚持思想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重新审视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社会科学运动,全面揭示左翼社会科学运动发生与存在的背景,真实再现社联的创建、组织建构与沿革及其组织运作内幕,阐明《社联盟报》(19331935)对社联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叙述社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介与译介表现及其成效,论述社联批判反马克
安徽省科技馆新馆是省委省政府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科技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点民生工程。2023年10月22日起投入试运行,11月23日,安徽省科技馆新馆正式开馆。画册从新馆概述、标志性展项、
本书从科技安全定义入手,揭示科技安全内涵,系统分析科技安全风险,以及科技安全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他十九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之后系统阐述了科技安全的体制、机制、法制、保障以及相关技术。本书深刻阐述了科技安全的丰富内涵,系统阐述了科技安全的体制、机制、法制、保障和技术,并结合大量的古今中外典型案例,启发读者思考,使读者不仅更加
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区域创新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区域创新发展起到较好支撑作用。近年来通过持续深化改革,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的不断加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通过对吉林省科研机构创新活动、投入及创新产出等方面进行梳理,
本书分为8章,每章围绕一个特定的科技主题展开讨论,内容涵盖了当前多种前沿技术。Chapter1介绍如何利用6G技术实现全息影像社会和可触摸网络。Chapter2介绍纳米芯片技术的突破和存在的挑战。Chapter3关注以对抗生成网络为基础的图像生成技术。Chapter4介绍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Chapter5介绍智能电
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研发机构科技人才评价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传统评价模式在应对新兴技术和科技人才复杂性方面可能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需要思考新型科技人才评价模式的构建,以更全面、精准地反映科技人才的实际能力和贡献。本书结合大数据分析、强调创新和团队协作、注重灵活性等创新对策,基于建立更为科学、公正、灵活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