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yu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观剧诗与清代戏曲接受研究结项成果。本著作对观剧诗史料进行蒐集和整理,考证和笺注观剧诗中涉及的剧目、演员等戏曲元素,同时将创作时间明确的诗作进行编年,再将《清代观剧诗评点剧目索引》、《清代观剧诗著者索引》、《清代观剧诗评点伶人索引》以及《清代观剧诗所涉演出场域索引》附于书后。
苏轼一生起伏辗转,羁旅行走。无论是欢喜还是寂寞,他的诗词总不改乐观旷达的底色。虽然我们与苏轼身处不同的时代,但与他一样都经历着现实的不确定性和人生的变幻无常。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像他那样,以一颗旷达的心去面对坎坷,把崎岖多变的人生走成通途大道。本书精选译界泰斗许渊冲译苏轼诗词100余首。在中英两种诗韵的交融中,更深体会苏
蒲松龄设帐坐馆五十年,他一辈子主要做了三件事:考科举、教学生、写聊斋。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在众多“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聊斋故事中,在蒲松龄对人生、人世、做人的诸多考量和反思的花妖狐魅里,融入了太多他自己的考试心得和从教体会,同时也蕴含了无穷无尽的教育思想和智慧。 本书作者想努力做到的,就是结合明末清
本书为学术专著,系2019年重庆市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9SKGH245)成果(著作)。本书主要围绕明清小说中有关中医药文化的描写,在理清明代以前小说中的医者形象的基础上,结合明代小说中医者形象与清代小说中医者形象类型描写,揭示了医者形象的性格内涵、文化内涵、政治意义、社会根源及其文学价值。本书还研究了明清时期
蒲松龄是伟大的小说家,也是优秀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除洋洋近500篇的《聊斋志异》,还有荟萃1000多首诗的《聊斋诗集》。诗集中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之作,是光彩夺目的琳琅。 蒲松龄足迹南及江苏宝应、高邮、扬州,遍观运河两岸湖光山色;东南到崂山,西南至泰山,饱览齐鲁山海之胜;数十年奔波于淄川、济南之间,登高必赋、行远必
“诗学”在文学里指“文学形式论”,研究作品“何以形成”以及“何以优秀”。本书即以诗学视角对儿童文学进行审视。在儿童诗部分,从主题、形式、功能三方面,明确当代儿童诗的审美取向;从文本结构角度探究儿童诗的写作规律;从神秘性、奇观化两点入手,揭示儿童诗的特殊魅力。在儿童现实小说部分,探讨了儿童小说如何写作重大现实主题、成长主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作者论词以”境界说”为心,论述了关于艺术特征和创作方法的许多问题。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作为”有境界”的”最上”之作。提倡词人观察体验人生时,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并能做到“不隔”,言情必沁人心脾,写景必豁人耶。该
这是一部《格斯尔》研究专著,本书作者搜集整理流传于伊犁地区民间所藏托忒文《格斯尔》文献的7个章节,分别为《铲除十恶祸根的十方圣主阿尔斯楞宝格达》《格斯尔颂》《格斯尔桑》《格斯尔令》《十方圣主格斯尔汗传》《十方圣主格斯尔汗镇压昂都鲁玛汗之部》《格斯尔宝格达故事结尾之部》,在对其进行扫描、翻译的同时,用传统蒙古文和拉丁文注
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学的海外传播视角研究了明人高棅所编唐诗选本《唐诗品汇》在朝鲜时代的刊刻与接受情况。首先综述了中韩有关此书的研究,发现尽管一些专著或论文提及此书在朝鲜时代的传播情况,但不免简略,因此本文全面细致地考察了此书在朝鲜时代的刊刻与接受情况。本文在综述先行研究之后,考察了《唐诗品汇》编者高棅的诗观、《唐诗品汇》的
本书是一部学术论文集,收录了2020年10月16日至18日由同济大学中文系主办的“魏晋风度与江南文化”暨第三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2篇,论题涵盖《世说新语》整体研究、文学与文化、诗文与人物、影响与比较,以及《世说新语》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相关议题等,比如蒋凡先生从整体研究方面对《世说新语》多年来的研究做了精彩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