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我”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向学生讲述杭州书院和儒家文化的历史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北宋范仲淹睦州兴学到民国夏震武在富阳兴办灵峰精舍千余年间发生在杭州的近30个书院故事,重点刻画了翁洮、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胡瑗、朱熹、辅广、黄幹、詹仪之、赵孟順、吴澄、王守仁、洪钟、顾宪成、张鹏翮、陆增、袁杴、阮元、俞樾、章太炎、龚自珍等
“千年来,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体政治、经济、文化,也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之中。本书从孔子的生平着手,回顾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基本思想、发展历程,介绍儒学是怎样逐渐成为古代中国的主导思想;反思近现代儒学遇到的艰巨挑战,经历的现代变革,总结儒学对中国与世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型塑中国人的行为规范、思维
胡叔宝,湖北省英山县人,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西思想会通问题的研究。出版专著有《契约政府的契约规则》《<道德经〉释义》《〈庄子〉释义》、《〈大学〉释义》等。
内容简介: 本书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逻辑分析证实,包括郭店本、马王堆版本、通行本在内的所有流传的《道德经》均系伪作,并提出可以整理的基本缘由。 第二部分,经过整理后的《整理本道德经》。自认为已经非常接近《道德经》原貌。 第三部分,《整理本道德经》的解析。鉴于整理《道德经》没有任何出土文物以及流传文献
學,爲雜家之始祖,是研究周秦思想文化的寶藏。。《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众宾客纂集而成,吕不韦是召集人,也是组织者。《吕氏春秋》成書後,漢代多人爲之作注,現存最早的注本是漢代高誘《吕氏春秋訓解》,最早的刻本是元代至正六年(一三四六)嘉興路儒學刻本,簡稱元刻本或元本。本书据上海图书馆藏元至正本影印出版,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
庄子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中国和古希腊同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本书以庄子和亚里士多德“对话”的形式,通过推演不同思想逻辑交互影响的认知过程,演示道家哲学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碰撞、燃烧与交融,揭示认识论范畴“可知与不可知”的辩证关系,探讨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的对立统一,试图论证宇宙本源意义上“无中生有”的哲学命题。作者依据自
《大学》释义是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和陆王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争论的战场。朱熹是南宋哲学家,王阳明是明代哲学家,他们的哲学统称宋明理学。朱熹和王阳明是我们进入儒家思想的两翼,因而不学好《大学》就无法掌握儒家思想。本书在详细分析朱熹和王阳明二人思想的基础上对《大学》进行详细解读,对《大学》的结构进行严密分析,并结合《坛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