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延安时期文艺作品对劳动人民的书写,通过研讨作品中劳动人民形象范式的典型性塑造、叙事主题的整体性把握以及审美风格的形成趋向等,具现了延安文学独具特色的人民文学的历史意义与美学价值,全面展现了延安时期文学繁盛的创作面貌。
《文学的绿色革命》是谢冕文学研究的代表 作,是新时期以来部关于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作品,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倾斜与文学异化》《巨大的标准化工程》《文化性格的悲剧性》《人性从废墟醒来的灵魂》,此外因为篇幅原因,本书中还收录了谢冕教授的重要的文学研究文章《在新的崛起面前》等。
本书是汪守德撰写的著名军旅作家、艺术家周振天的艺术创作论,系统地梳理和把握、欣赏和解析了周振天的艺术追求、成就和特色,把他的创作放在整个文艺大趋势之下来观察,力求作出恰当精准的分析与评价。周振天的艺术创作涉及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电视专题片、音乐剧等。他的创作轨迹,既应作为一种历史被生动地记录下来,也应作为一种不会褪
本书由写给木斧的书信体诗、木斧书简、木斧作品评说、木斧著述选载、木斧拙作一览及评论篇目五部分构成,涵盖了“为诗人木斧画像”“木斧剪影”等内容。
本书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内容包括:“1924年,鲁迅在西安”“柳青:文学陕军的精神导师”“路遥:平凡世界里的人生”“方英文:幽默闲散中的西安趣味”。
《中国近代文学文献丛刊·文学研究卷(41-60)》由浙江绍兴越生文化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受邀担任执行主编,以原版影印的方式收录分藏于国内外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设施中的1920-1940年代的39种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文学研究专著,按照时间顺序整合为20卷。有的书篇幅较大,分在了两卷中,有的书则篇
本书旨在厘清近百年来《文心雕龙》的研究状况。宏观上,从中国文化、文艺心理学、修辞学等不同视阈概括梳理《文心雕龙》的研究情况,归纳了学界对其研究的观点;微观上,结合《文心雕龙》文本,探讨了学术界就其“文体论”“创作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还从翻译诗学、文学鉴赏、文学批评与文本接受等方面,对刘勰的文学理论观点进行了多维度研究
《邙山秋风》是作者在邙山地区工作20年经历的实录。《文坛掠影》是一本文学论文集,收入文学理论、评论以及对经典作品的研究文章共45篇。《灵台叩问录》是作者在报纸上开设的专栏文章的结集《诗境徜录》,是在喧嚣的市井声中,让我们有缘进入诗的意境,徘徊徜徉,暂歇红尘倦怠,获得审美享受。“书前语”,即序言。本书结集的序言,既是对所
本书结合文化传承与高校教育对高校古代文学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全书首先介绍了古代文学的特征和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介绍了传播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设计、原则、设计和途径,然后重点阐述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文学审美能力以及隐性教育,并在最后总结介绍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教育融合发展。本书全面系统地从讲解了我
本书是作者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部分论文汇集,主要围绕“历史与伦理之间”这一命题展开。在作者看来,处于历史主义和伦理主义关系中的作家及其文本,理应具有超越意识,如此才能获得普遍价值,而“伦理”恰恰能够形成对于“历史”的制衡和超越,因为伦理本身具有穿透历史的力量。书中既有对于作家作品的文本解读,也有对于文学现象和思潮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