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黎霍高速公路基本建设的施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发掘队伍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大批古代遗迹现象,出土了一大批陶、石等质地文物,其中既有史前的遗址,如发现了庙底沟二期的灰坑等,出土了一些陶片;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大批明清时期的墓葬,这些墓葬地域特点突出,表现在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器物特征上。本次报告全面发
《国语》凡二十一卷,记八国之“语”,其文“宏衍精洁”,对语言学、历史学、文献学而言都具有极重要的研究意义。本书即期望按照王国维所提倡的“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检验补充“纸上之新材料”。将出土文献这类新材料与传统的校勘考订方法相结合以校订、解读《国语》文本。本书校释了几十余例《国语》字词,文中还对学界以往利用出
本书是“儒学学科丛书”之一种,为肖永明、陈峰对《论语》进行的研读。《论语》为儒学经典,是一部纪录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时人言行思想的著作,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本书主要分三部分,一是肖永明、陈峰对《论语》的导读,主要阐述《论语》命名、编纂、流传情况及《论语》所展现的历史世
宁夏以固原和中卫中宁为代表的东周时期文化遗存,是中国北方长城地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东邻的内蒙古地区有广泛交往;它的南边是秦文化,又与中原有密切联系。宁夏东周北方文化遗存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铜器,主要可以分为工具、车马器和服饰品三大类。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客观的描述与介绍,下编为分型式、分期以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格萨尔》史诗是古代藏族民间文化成就的代表,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说唱艺人是史诗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因而重视史诗说唱艺人和文化空间的保护和研究,是对《格萨尔》史诗文化整体保护的重要环节。本书由《格萨尔》史诗生成与传承语境入手,论述《格萨尔》女性说唱艺人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书包括两编:上编为《格萨尔》
《春秋谷梁传注疏》属于本社“十三经注疏”丛书之一种,由张岂之和周天游主编。丛刊的特点是弃用阮元校刻本为底本,而选择以更早的宋元善本为底本,各书校勘由有资历的学者负责,丛书还广泛采用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蒲镗《十三经注疏正误》以及北大整理本的成果。在版面设计上丛书也更加规范,字大行疏,文字区分明晰,方便学者阅读使用。
甲骨文中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字未能释出。这些字多数是人名、地名、国族名,而人名、地名、国族名又往往是三位一体的,虽是名词却内涵丰富。由于这些名词本身提供的抓手太少,又不太影响卜辞的通读,因而这一部分字的释读缺乏强劲的动力,进展极其缓慢。如何整合已有资源,更新研究手段,检讨旧说,推进研究,是今后甲骨文研究中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国家航海》为中国航海博物馆馆刊,是以刊发中外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论文为主的学术集刊。《国家航海》设有“航海文史”“文博考古”“研究述评”三个常设专栏,所刊文章以“航海”为核心,具体研究议题包括但不限于海洋制度、海上交通、港口航运、海上贸易等,同时兼及相关领域学术书评、研究综述。本书为《国家航海》系列的第三十四辑,收录1
《世界考古研究动态(第四辑)》旨在增进国内考古界与世界考古学界的信息交流,推动中国世界考古相关学科的建设,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中亚人类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合作编辑出版《世界考古研究动态》。本出版物英文名为CurrentTrendsinWorldArchaeology(CTWA)。暂定每年二辑。该出版物刊
《苏斋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金石学家、书法家、诗人翁方纲晚年所作的学术札记,内容涵盖传统四部之学,可视为翁氏一生学术的总结之作。该书不仅直观呈现了翁方纲一生的治学规模与方法,而且记录了翁氏与同时代学者乃至朝鲜学生往来交游或切磋论学之细节,以及翁氏晚年学术旨趣的动态变化过程。此次将翁方纲的《苏斋笔记》日本藏十六卷抄本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