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艺术理论界、曲艺界关于设立曲艺学科、开展曲艺高等教育、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的文章、论文以及曲艺界政协代表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提案,从而论证作为传承2000多年中华传统艺术在现代化教育当中的学科地位以及开展曲艺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专业化曲艺
《戏曲美学范畴论》,安葵(本名王安奎)著,作者根据对戏曲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综合,提炼出十对戏曲美学范畴,即形神、虚实、内外、功法、流派、雅俗、悲喜、新陈、教化、美丑。对于每一对范畴都进行了历史发展的考察,内涵外延的分析,理论意义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的论述。通过这些范畴的论述,作者指出,戏曲艺术具有形神兼备、虚实相生、
作为近代戏剧形态的海派京剧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建立起写实风格为主体的舞台风貌,在思想指向、人物形象塑造、剧作形式、语言风格、表演方法、音乐特点、舞台美术、剧场建筑等方面展现了独有的艺术特色和美学观念,造就了编剧、表演艺术家群体、剧场经营家、戏剧评论家、宣传阵地等海派京剧的坚实力量。《海派京剧简史》记述了中国近代戏剧史
《国剧正宗梨园一叶——富连成戏曲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为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富连成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富连成戏曲国际学术论坛”论文精选集。内容包括:⑴富连成科班与京剧史、与京剧艺术(剧目编创、表演创作、演出史、艺术评论等)、富连成科班与京剧艺术教育体系、与京剧艺术家及众多戏曲从业者、与其他剧种及
清代前中期苏州剧坛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区域背景下的戏曲创作、演出、曲学声律和传播接受等诸多方面。以苏州派、文人群体等剧作家群体的戏剧创作、以康乾南巡、苏州织造等内外因素推动下的苏州演剧与苏州曲学声律、传播接受固有特征成就,共同构成清代前中期苏州剧坛置于全国范围的地位与影响。全书始终围绕着清代苏州地域性、时
该书以戏剧的年代发展为基线,对各个时代的主要戏剧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经典作品都作了较为客观的简介,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在当时比较有特色或者比较“另类”的戏剧和剧作家,以拓宽读者和学生的视野。之所以要作为插图版,是因为通过图片可以直观的传递更多的信息。另外,本书中出现的大部分重要的人名与剧作名称都有双语对照,供希望深入研究
本书以明清以来的安徽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戏曲舞蹈为研究对象,从安徽戏曲的历史着手进行挖掘研究,考辨安徽地方戏曲舞蹈源流,梳理其历史发展与传承,对安徽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徽剧、庐剧、傩戏、泗州戏、黄梅戏、目连戏、凤阳花鼓戏等戏曲舞蹈部分历史和文化的起源、发展、流变以及舞蹈形体姿态特征等进行阐释和研究。对于地方戏曲舞蹈的资料整
作为包豪斯学院实践成果的其中一本重要著作,本书由格罗皮乌斯编辑,收录了奥斯卡·施莱默、拉兹洛·莫霍利-纳吉、法尔卡斯·莫尔纳关于剧场艺术的理念与实践。本书代表了包豪斯人的艺术标准,他们继承瓦格纳的“总体剧场”理念,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现代性项目。格罗皮乌斯心心念念的“舞台与观众融为
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离不开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孕育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与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这样说过: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最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神韵和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本书
本书将中外历史上100部经典戏剧以七个关键词的形式,展示戏剧大师的戏剧才华与生平,便于热爱戏剧的人们在闲暇时亲近戏剧与大师,是戏剧史专著的简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