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生涯教育与《论语》相结合的五个方面:成长、修德、勤学、处事、自省展开,选取大学生生涯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观点做指导,并结合案例作讲解,让学生更好理解。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生涯发展之“道”,通过现代生涯教育的知识与方法,学习生涯发展之“术”。
从明末到清初,儒学从“尊德性”的理学逐渐转变成“道问学”的考据学。儒学面貌何以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本书基于晚明以降社会经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背景,从儒家一以贯之的“内圣外王”理想入手,以“儒学的社会性格”为视角,考察当时儒者针对个人修养和改造社会两大目标的讨论与实践,分析清代儒学的转向,力图将儒学内在逻辑与其所处外缘环
《中华易学》力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整合多学科、多方面以及海内外的资源和力量,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易学文化研究,坚持正确的治《易》理念和宗旨:繁荣学术,古为今用,会通中外,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发展。本书为第九卷,收录了《新语》与秦汉易学;范晔易学思想新探;汉宋“太极”思想衍变文献论略;易学视野下的韩愈;政治语境中的
本书作者为了更准确地向国内外宣传老子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行《道德经》各版本中的错漏字情况和错误注释进行了校正与纠正,为研究老子和学习《道德经》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读本。本书还根据新的解读将《道德经》译成了英文,并且为了保证翻译质量,特邀美国西雅图中央大学的卡尔教授作为译者。
作为大雅之学,《老子道德经》深刻影响了历代学子的人文素养。本书重点精读观妙章第一、尽己章第三十三、处厚章第三十八、闻道章第四十一、善建章第五十四等。全书遵循《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逐字格物字义,尽力发觉经文的深层内涵,以《日三省吾身表》为匡正言行的指南,激发学子坚定树立见贤思齐的内圣志向,亦步亦趋提升自我心灵层次,自
该书所用《老子》为王弼本《老子》。该书由两个部分所构成,第一个部分是“《老子》注译”,第二个部分是“《老子》的思想世界”。关于《老子》的注释,力求准确,且尽量简洁,不搞繁琐考证;关于《老子》的翻译,尽量直译,避免意译所产生的误读;关于《老子》思想的研究,以《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范畴道、无为等为核心,从范畴的维度研究老子的
本书书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系统阐述了他的宇宙观、政治观和认识论。这部不朽的著作,充满了对于宇宙和人类思考的大智慧。全书共八十一章,内容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探讨了宇宙生成、自然规律、国家治理、身心修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
本书一套有6册,是儿童彩绘版《道德经》,我们将《道德经》的内容加以延伸,在保留原文81句的基础上,增加丰富而活泼的板块,以求适合孩子阅读。根据《道德经》原书内容,我们将每本书编排13-14句,每句话以3-4页的形式展示,设置板块有:原文大字注音、精辟译文、趣味故事、名句诵读精选(田字格描写)名句解释,老子的智慧(以一句
本书内容包括:《论语》篇、孔子篇、教学篇、学生篇、人生篇、处世篇、影响篇、凡人篇、周游篇、价值篇。从学生视角来了解孔子其人,解读儒家思想。
《治道:概念·意义》是一部有关儒家治道的基础性研究之作,也可以说是一部有关儒家治道的概念史著作。全书围绕着治道一词以及与治道相关的八个基本概念,即治法、治具、治术、治体、政道、王道、人道、中道,以《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及一部分现代新版古籍资料为基础,以经、史、子、集文献为框架,以先秦至明清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