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法律评论》为中山大学法学院创办于1999年的学术集刊,每年出版一卷两辑,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辑以“禹域内外:法律的理论、制度与实践”为主题,包括相关成果6篇,分别为胡晓关于清末如何引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考证,张兴美对当下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问题的研究,南茜·彭宁顿、瑞德·黑斯蒂
本书立足本科教学,主要内容涉及法学、法理学、纯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地位;法的含义、特性和功能;法律的核心内容(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和本位问题;法律的形式结构(法律要素、法律渊源、法律分类、法律体系);法律主体、法律行为与法律程序;法律创制与法律效力;法律实施(法律执行、法律接受、法律关系);法律救济(
书稿共包括11篇文章,分为四个栏目,文章内容涉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民法中的意思表示、破产抗辩、审前未决羁押等。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研究栏目下包括两篇文章,分别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民事裁判文书援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与解》。民商法研究栏目下包括三篇文章,分别为《公司外显型要件的概念证成
当前以权利为本位的理论研究主要在“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利与正义”“权利与权利”“权利(正当)与善”等关系框架中展开。然而,学界有关权利的理论界说对理论所依据的前提预设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批判性反思,从而遮蔽了权利话语得以生发和权利问题得以解决的复杂性。本书主要就权利和义务、权力、权利、正义、善等基本法律和
“法学概论”是为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开设的法学基础课程。经过30多年的教学实践,编者不断探索“法学概论”课程的体系设计、内容安排、教学模式、方法和理念,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特点,精心组织《法学概论》教材的编写。目前,《法学概论》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法学普及类教材和读物。本次再版,除保持之前版本的特色和优势外,修订重点在于
本书是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学术英语概要写作质量评价量表的效度验证”相关成果。以语篇信息理论为理论依据,旨在探索法律专业人士在阅读法律文本时查询信息的规律,并用计算机模拟实现。构建了宏-微观以及同-异类文本两个维度,运用语篇信息分析,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别法律文本之间的信息相似性和差异性;探讨了语篇信息的预处理规
全书共约25万字,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五章,分别为国际法上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的历史源起、中国应对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的国际法实践、中西法律文化冲突在当代国际法领域中的突出表现、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冲突、解决国际法领域中西法律文化的关键。第一章研究国际法上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的缘起,分析中国传统国际秩序观与近代国际法价值观的主要
本书是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主办的法学集刊,是一个由光华法学院青年学者主持的法学学术共同体平台,目前一年拟出2辑。本书以文章集结的形式,通过书面交流,传播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推动法学理论和法律实务沟通与交流、促进法学教学和科研发展。本书以光华法学院学者为核心,以优秀青年学者为主要力量,汇聚中外法学名家,围绕法学前沿与热点
本书是一部针对法律人类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入门指南。在法律人类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什么是法律人类学”也就成了所有想要了解法律人类学的人首先要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一问题,本书共分为六个专题,分别是“为什么要学习法律人类学方法”“什么是法律民族志”“什么是田野调查”“什么是扩展个案”“什么是日常个案”“从田野
本书是英国杰出法学家威廉特文宁以切身经历为线索,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法理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这既是一部引人入胜且通俗易懂的学术回忆录,讲述了特文宁教授的思想与著述在非洲、北美洲以及欧洲的语境中长达六十余年的发展;又是一部严肃而权威的法学理论专著,探讨了法律的概念、法律教义、法律推理、语境中的法律、法律与发展、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