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孔子的思想已经渗透、融入到我们的骨髓里。但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大多只能从《论语》的名言警句里认识他。该书深入浅出地讲叙了孔子上下求索的坎坷一生,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生平事迹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同时注重史料的选择和提炼,可谓既轻松有趣又严谨扎实。作者李长之先生主要是想让大家看一看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的,以
孔子被称作圣人。一部《论语》道尽人生百态,思想穿透千年,其文约意丰的言辞语句,蕴含着鲜活的中国智慧和包罗万象的人世道理,可助人修身、为学、齐家、治国。这《论语》一共20篇约500章,每天只需读懂、读透一两章,一年便可读完整部《论语》,用每日一读的简约方式,享受硬核的中华文粹,建立终身学习的思维模式。本书一大特色是把书法
《经典·孔子·论语》是人与经典系列丛书之一,以重新发现《论语》中原本、重要的精神为主要宗旨。 本书结构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章是对孔子的介绍。由于史料中关于孔子的信息简短,作者便通过《论语》中透露出的信息,以及其他史料中侧面反应孔子的信息,构建出孔子的思想和性情。第二章是《论语》阅读的入
中华文明奠基于先秦时代,先秦经典《大学》《中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心的重要载体。因为历史局限性,宋儒对它们的解释背离了初心。引佛入儒,以禅解经。宋明理学颠倒本末,误读《大学》《中庸》,谬种流传,至于今日。重新发现《大学》《中庸》本义,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时不我待。因为初心即本心、正心,返本方能开新,守正方能创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不朽著作。《古论今语》是作者对《论语》的阅读体会。书名中的“古论”即《论语》的原文,“今语”即用的语言进行“意译”和“解读”。作者根据去伪存真、古为今用的原则,既尊重原意,又跳出原文将《论语》的内容用白话表述出来,再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每
《粤东名儒言行録》二十四卷,清邓淳编。它辑録了东汉光武至清乾隆以讲学为主(二)的广东名儒共八十人的言行。故一编在握,则广东千数年的理学发源、传承及发展,一目了然。
本书是著名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先生于耄耋之年编写的《老子》普及读本。全书除前言和《老子》导读之外,依《老子》篇章分为八十一章,每一章包括导读、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五个部分,简明扼要、明白晓畅地对中华文化重要典籍《老子》进行注译和解读。陈鼓应先生自20世纪60年代起研究《老子》,本书汇聚了作者六十余年研究心得,在大
《儒藏(精华编一〇一)》收录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一书,此书一传为其父王念孙作。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并称“高邮二王”,为清中叶皖派汉学家戴震的传人,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经义述闻》为其学术集大成之作。在中国经学史上,“高邮二王”的著作堪称由中世纪经学向近代经学研究的转捩点之一,在此种意义上,《经义述闻
《儒藏(精华编三八)》收录《周礼疏》卷三十二至卷五十,包括《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以及司马光《周官新义》。 《周礼》旧题《周官》,全书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分掌治、教、礼、政、刑、事六典。王莽时《周官》列入礼经,易名为《周礼》,历代经学大家皆有注疏,其中以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最为有名。《周礼》
《儒藏(精华编三七)》收录《周礼疏》卷一至卷三十二,包括《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周礼》旧题《周官》,全书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分掌治、教、礼、政、刑、事六典。王莽时《周官》列入礼经,易名为《周礼》,历代经学大家皆有注疏,其中以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最为有名。《周礼》传为周代行政纲领,后代统治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