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书法基础与欣赏》艺术的姊妹篇,按《书法基础与欣赏》之体例,精心选择古代有关学书方法、用笔、结字、章法、创作、鉴赏的论述,逐条注解、简评,旨在扫除一般读者阅读古代书论的障碍,帮助他们准确、深入地理解古代书论的精义,掌握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提高书法理论素养。本书选文精要,注释简明准确,简评通俗易懂而富有理论深度,适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师范生书法课教学经验,对师范生硬笔楷书教学进行研究,阐释正确的楷书笔画、结构,给出正确范例,并讲述书写过程。通过剖析书写过程,指出师范生硬笔楷书书写易出现问题,如何规避,最终形成规范的楷书。书中举出较多师范生楷书书写范例,更加直观地体现规范书写的范式。此外,鉴赏分析部分是对中国传统书法审美的讲解,在书写
本书从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体、分书、楷书、帖学、碑学等专题展开,以500余幅历代作品为例,不仅完整地叙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包括从甲骨文到楷书字体的沿革变化,以及从帖学到碑学再到碑帖结合的经典样式的探寻过程;亦将书法艺术纳入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大背景之下,关注书法演变的内因与外因;并考察各种风格和学说在历史上产生
《字体设计手册(第2版)》是一本全面介绍字体设计的图书,特点是知识易懂、案例易学,在强调创意设计的同时,应用案例博采众长,举一反三。《字体设计手册(第2版)》从学习字体设计的基础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地为读者呈现一个个精彩实用的知识点和技巧。本书共分为7章,内容分别为字体设计的原理、字体设计的基础知识、字体设计的基础色、字
本书包括笔法、章法和字结构三项研究。作者依凭对有关细节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构建了三种有关的形态理论。其中笔法和章法理论完成于上世纪80年代,对书法领域的教学、创作、研究已经产生重要的影响,对美术、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支持。字结构研究面对的材料无限复杂,费时尤长,它的完成标志着书法形态学基础部分的完成。书法是中国图形中
本书分为石窟铭文概念厘定、渊源追溯与分类探究、地域分布、分期特征与代表性艺术样式,以及中原地区石窟铭文和其他区域类型的比较研究等几个部分。书中对中国石窟艺术领域中若干学理性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并通过多年的文献梳理和实地考察,对石窟铭文的主要分布区域、高峰时代、代表样式等做了必要探讨,将其分为“传入与容纳:中国石窟铭文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出土书法文献得到各界高度关注,相关考古研究成果显著,从甲骨文、金文、玺印、陶文、货币、简牍、帛书、刻石,到敦煌遗书、吐鲁番文书、楼兰残纸、历代墓志等,既是古文字学和历史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资料,也为当代书法学习、创作与研究的拓展提供了新的依据和视角。本书稿是《隋故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平舒侯之墓志铭》即《杨文
本书旨在通过粉笔练习,使学生了解书写的基本原理,掌握笔法基本知识,以便学生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也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本教程由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三个部分组成,每个基础教程中例字都配有音视频讲解。书的最后是附录部分,包含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生字、古诗词范字和范字的书写视频。
本书内容包括:雪梅、六旬自撰寿联、师说、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归来去兮辞、五柳先生传、春夜宴桃李园序、后赤壁赋、清平乐·六盘山、岳阳楼记、将进酒等。
本书收录“宋韵富春”浙江省首届隶书大展作品,以书写与宋代文化相关的内容,或有关描绘富阳的诗词、楹联、文赋为主,亦可书写积极健康向上的诗词、楹联、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