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包含文本、音乐、表演、美术、服装、道具等多重构成要素的昆曲剧目及其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关注活态传承中的昆剧,尤其是语言文字和视觉符号所传达的多重符号信息。选取《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三部昆剧代表作作为案例,搜集这三部剧作的剧本、演出视频和英文译本.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是1999年12月首批入选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书稿是该研究中心李兴阳教授的个人学术论文自选集,通过梳理中国当代戏剧影视艺术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新文学发生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浙江省新时期优秀剧作选》一书全四册,收录了77部40年来在浙江上演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戏剧新作,对浙江,它自然是新时期以来戏剧创作成果的汇集;对新时代的中国戏剧,它也是一个重要戏剧创作流派与浓郁创作风格的学术呈现,历史记录。
曹禺是我国话剧艺术的大师。本书从作品入手,对曹禺几十年的戏剧活动和创作实绩,作了历史的审美的纵横透视,由评而传,评传结合,笔锋直逼作家的内心世界,触觉深入创作艺术的核心,系统地探寻了曹禺创作的进程的思绪戏路,真实地揭示了曹禺与家庭、社会、时代以及古今中外文艺传统的关系,具体地再现了曹禺的精神风貌和艺术个性。本书立论客观
全书是孟华戏剧原创作品选集,全书共分五卷。前四卷收录了孟华毕生具有代表性的原创戏剧作品,包括多部获得国家奖的作品;第五卷收录孟华的戏剧评论文章及创作絮语。主要包含:豫剧卷(2卷)、曲剧及越调卷(1卷)、其他剧种(1卷)、个人创作谈(1卷),全书共计五卷。
1930年程砚秋、焦菊隐、金仲荪先生创办的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对旧式的戏曲教育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如招收学生男女兼顾等。教育上采取中、西结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尤其重视文化学习。剧目上既尊重传统,又注重改革创新,培养出了一大批复合型戏曲人才。中华戏校培养的近300名学生,在京剧发展史上书写下了灿烂的一笔。这些曾经
本书主要收录的是作者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作者在戏剧剧本创作之余随手记下的一些所感所得。记录了他三十多年戏剧创作的酸甜苦辣和得失荣辱。这些作者在剧目创作时的感受和随想,对读者了解广西剧种及各剧目背后的故事有一定帮助,对编剧从业者如何把“戏”写得更有“戏”也有借鉴意义。
《上党二黄剧本选》的编辑出版,是为了更好地把“上党二黄”这一国家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进一步做好,解决上党地区各个戏曲团体演出之需,也满足广大戏迷阅读、宣传的需要,进而继承和发展“上党二黄”这一稀有的地方剧种。本书所选剧本,都曾为上党地区历代各个剧团演出过。对于收集的传统剧目的剧本,力求保持原剧本文字和唱词。只是对个别因错
慕百锁(1938—2001),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中央戏剧学院灯光设计专业的奠基人之一。《大百科全书·戏剧卷》舞台灯光条目主要撰稿人之一。本书收录慕先生在数十年的舞台灯光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对舞台灯光设计的核心理论、基础任务、灯光构成要素及特征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理论的思考和探索。特别是对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灯光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是1999年12月首批入选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书稿是该研究中心周安华教授的个人学术论文自选集,通过梳理新时期中国戏剧影视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新文学发生发展的轨迹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