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戏曲剧本约350种,这些剧本均为场上演出的优秀剧本,既有单出也有全本,宾白、科介俱全,原本是各戏班及艺人秘藏的演出文献,对现在的戏曲艺术研究仍有重要意义。全书分为五类,分别是昆曲、高腔类,皮黄(京剧)类,地方声腔剧种类,声腔待考类和其他。其中楚剧的《白扇记》,秦腔的《春秋配》,梆子腔的《巧姻缘》
本书是一本关于段二淼的传记类作品,包含段二淼的从艺经历、艺术成就、艺术理念和艺术传承。段二淼作为上党梆子大师级的艺术家,可谓上党梆子发展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创立的“段派”艺术曾经引领和带动了上党梆子一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他为上党梆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成就和巨大贡献,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家,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有重要
中央戏剧学院版的《樱桃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当然,导演是俄罗斯著名导演彼得罗夫,符合“经典剧目+著名导演”的成功模式;演员都是中戏表、导演系才华横溢的中、青年教师。他们把演出的创作经验和体会记录下来,集合成册。
《第二届山西艺术节艺文集锦》收录了第二届山西艺术节期间艺术活动的评论文章135篇。其中既有从宏观角度对本届艺术节的总结论述,又有针对剧目、演员、导演等具体对象的评述;既有对优秀作品的褒扬,也有对作品不足的探讨。褒贬有据,理性阐释,通过良性的争鸣比较,分析作品,理清创作思路,促进文艺创作。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及表现形式、新时期黄梅戏的文化定位及剧本创新、黄梅戏唱腔特点与感情处理、黄梅戏表演教学中的唱腔训练、黄梅戏身段表演教学、黄梅戏舞台表演形态教学。
菇民戏又称“二都戏”,源于浙西庆元县,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地方戏曲。《菇民戏寻踪》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对其起源、发展演变过程、表演内容、表演程式、唱腔、伴奏乐器、与其他剧种的异同、自身特色、在历目前所产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具有悠久历史的菇民戏现已被浙江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抢救发掘性研究,对
《中国昆曲论坛2016—2017》是由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李杰和苏州大学周秦教授主编的昆曲研究论文集。该书为苏州市2018年度吴文化研究项目,汇集了国内的昆曲研究成果,所收论文的作者或是各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授、讲师、硕士博士研究生,或是昆曲界专业研究人员。书稿分为昆曲史论、声腔音乐、传奇研究、场上艺术、菊坛人物、教学传承、
《雄风逸韵:曹汝龙湘剧六十年》是一部曹汝龙六十年艺术人生总结。《雄风逸韵:曹汝龙湘剧六十年》结合湘剧历史,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一幕幕台前台后的瞬间,全景式地呈现曹汝龙60年艺术人生的精彩轨迹与贡献,走进大家,与曹汝龙共同见证时代变迁下湘剧艺术的兴衰与发展,向用毕生心血守护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大家致敬。30多年来在传
《音乐剧:实践的艺术》是一本对音乐剧在中国本土发展与实践进行梳理的理论类书籍,全书约20万字。从20世纪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到音乐剧逐渐从本土趋于现代化,本书都用理论和本土作品的实践进行了证明和讨论。西方大量的音乐剧作品,在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赢方面得到了共振,中国的音乐剧作品怎样才能双赢。也是本书重点探讨的关键。
谢柏樑(谢柏梁),1958年9月25日生,湖北天门人。湖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3)。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986),导师徐中玉、齐森华。中山大学文学博士(1989)。导师王起(季思)、黄天骥。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6)。2018年入选香港政府优秀人才,同时拥有北京和香港两地的户籍与身份。现任北京市特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