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间谍、著名记者、自称的革命家、反战的日本人……各自奔赴风起云涌的近代上海,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企图撼动历史巨轮。
本书为地方文化学者陆明所撰散文和志乘的汇编,分上下两辑。内容包括嘉兴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诗文、著作,等等。作者依据各种载籍,以及在20世纪80年代从事地名普查工作时积累的地方史素材,述往思来,把地名、人物、特产等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再现了烟雨江南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意境之美,力求展示
蔡云万著《蛰存斋笔记》,不分卷,全书近三百则,广泛记载前朝掌故、民国军事、人物行迹、礼会习俗、诗文箴铭、奇闻异见,内容博杂,其中较有史料价值部分,一是作者久参北洋直军戎幕,得以当事人身份追述民国若干重要史事,可信度较多。二是作者对前清权贵重臣入民国后的情况了解不少,可补史书之阙。三是有关淮扬风土和乡邦史事记载,多可弥补
本书精选了百色起义纪念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两次对百色起义老战士进行口述史采访的珍贵资料,主要包括参加过百色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亲历者对于百色起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红七军、红八军的回忆,真实再现了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军领导百色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对于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
本报告由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共同担纲,合力完成,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讨论日本以政略与战略为中心的侵华决策演变过程;第二章从遗留化武问题、南京大屠杀及慰安妇、劳工问题、“731”部队案例等五个角度深入分析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及其影响;第三章系统梳理战后对日审判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对日审判对构筑战后国际秩序的意义;第
本书分为七个模块,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科技与技艺、中国古代演艺与书画等,独创“单元-故事-实践”三维结构,实现“学-思-践”一体化。
隋朝终结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大一统,而且创立科举制、开凿大运河、完善政治制度、营建东都洛阳,成就斐然。它造就过开皇之治的清明治世,也造成了隋末又一个动乱时期。它如风一般强劲地扫过世间万物,又如风般转瞬逝去,其流风余韵却绵延至之后的盛唐,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立足史料,展现隋朝由兴到亡的全过程,
本书完整讲述了从赵匡胤开国至南宋灭亡的300余年历史与你一起回到原典,讲述两宋兴亡。通过两宋18位皇帝的更替,文臣的风骨与武将的壮烈,展现两宋内之变革,外抵强敌的风云岁月。穿越时光,深入探索两宋的兴衰历程,感受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摒弃二手解读,直击原始史料,挖掘隐藏在岁月深处的事实真相,领略中华文明的绵延起伏。
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是中国人民 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本书以大量的权威档案资料为基础,坚持14年抗
《周礼》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核心经典文献之一。《周礼》以六官统摄六典(《冬官》早佚,以《考工记》补之),系统地展示了国家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对汉代以降的中国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经久影响。东汉时,《周礼》就有不少注家,其说多已亡佚,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注本是郑玄的《周礼注》,但缺乏以《周礼》郑注为中心的汇集校勘和全面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