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基本学术理据,以作者感受过的民间朴素正义和民间伦理观念为价值基点,带着被重新感动的心情,去追踪和评论那些并未远去的“新人”,力争让那些被渐渐尘封和远去的“新人”再次焕发他们的神采。虚无主义不是对待现代革命史的正确方式:那些昔日生长在乡土大地上的“新人”,无论他们是英雄还是凡人,都应该得到
本书是“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对词学理论内涵和作词路径的总结与剖析,分“作词法”“词调与声情”“唐宋词录最”三部分,分别对应词法、词学内涵和唐宋词人佳作选读,系统梳理词学史,并精研词理。本书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我国词学的历史发展和内在词理,反映了当时词学从研究到普及的转化过程。其学词路径步骤明确,实践性强,具有深入的赏读和研
本书具体包含王国维《人间词话》原文、注释、译文,以及对原文内容的补充,图文并茂,集阅读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它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扛鼎之作,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全书以”史论—本体—创作”三重维度展开论述:上编通过历史性考察,确立元曲在中华韵文谱系中的坐标,揭示其承续词体、突破格律的革新意义;中编聚焦散曲本体特征,从音律结构、语言范式到审美意象进行微观剖析,建构曲体艺术的理论框架;下编转入创作方法论,系统梳理曲谱、曲牌、曲韵的流变规律,提供兼顾传统规范与当代创新的创作路径。末章
全书共6章,分别是“日常叙事、奇诡想象与社会现实透视”“现实凝视、理想聚焦与生态书写”“物理人情、青春回望与现代性书写”“劳模叙事、情感书写与权力批判”“侨乡文化、病痛书写与生存苦境”“现实审思、科学叙事与精神暗伤”。
本书分三辑:第一辑“北戴河诗话”记述北戴河本土或寓居诗人的生平,概述其作品并加以评论;第二辑“古人题颂”汇集北戴河主题的古典诗词并加以解读;第三辑“名人留诗”汇集北戴河主题的近现代诗作并加以解读。
本书为典型的诗词鉴赏图书;就其今译部分而言,本书却属别具一格之作,因其今译不走直译或意译的老路,而是以新诗体来翻译古诗词,力图在现代语境中重构古典意境,因而具有传承弘扬和创新超越的双重意义。本书汇聚描写北戴河的历代诗词名作,又从新诗的层面对其重新诠释,在展现北戴河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反映了当代乡土诗人的探索和创新,是一
本书为典型的诗词鉴赏图书;就其今译部分而言,本书却属别具一格之作,因其今译不走直译或意译的老路,而是以新诗体来翻译古诗词,力图在现代语境中重构古典意境,因而具有传承弘扬和创新超越的双重意义。本书汇聚描写秦皇岛的历代诗词名作,又从新诗的层面对其重新诠释,在展现秦皇岛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反映了秦皇岛当代诗人的探索和创新,是
本书稿分为“学者立场”“文体研究”“宏观视野”“类型探析”“作品解读”“跨界研究”“作家访谈”“新作评介”八个板块,收录了国内网络文学研究界知名作家的研究文章二十篇,包括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评介标准构建的现实规制与逻辑依凭》、王秋实《世界与自我的标记点》、周志雄《网络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等,涵盖从理论构建到具体作品分析的
本书是顾随先生的词学理论著作,包含《稼轩词说》和《东坡词说》两部分,以文言写成。作者针对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进行了深入独到的解说,具有浓厚的独创特色。其诗词评说出古入今,东引西联,涉笔成趣,直逼性灵,如行云流水,将人生与创作的感悟,融入为一体,给读者带来美的启迪与享受。此次再版,编者收入了顾随谈诗论词文章十多篇,如《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