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共收文章36篇,包括18篇子学研究论文、6篇《子藏》工程相关的文章、6篇与新子学相关的文章,及书序、书评和其他文章。除了针对《老子》《庄子》《韩非子》等某部子书的研究,也有从宏观层面思考子学研究现状的文章。如《诸子学与中国哲学对话录》,是郭齐勇、景海峰、陈少明、吴根友、方勇、刘丰六位学者关于子学研究的对谈,触及学术
该书从汉唐《论语》注释的学术背景、各种《论语》注释对前代《论语学》的继承与更易、各种注释特色及影响等方面入手,全面展现了汉唐时期《论语学》发展的各种面向。作者在广泛掌握原始材料的情况下,对此前未有或较少涉及的话题作出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东汉时期经学化的发展历程、魏晋时期对孔子及儒学的尊崇,西晋十六国时期政局与郑玄《论
儒家文化的价值与传承
《周易辞典》共收词目四千余条。包括易学常识、易派易例、经传要语、易辞衍用、治易名家、易学要籍、别类参列等七类。卷首刊有诸家重要易图、易表二十九幅,每幅图表后附简要说明,均正文条目所涉及者。正文则详列易学相关词条,并进行详细考索、解析。卷末附《分类词目表》《词目汉语拼音索引》,以利读者寻检测考览。
本书为现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经典学术著作,此次以简体横排本出版。 先秦诸子年世问题甚多,前人多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加以考订,然而《六国年表》仅据秦史,本就多有阙漏错讹。钱穆先生历时数载,写下百余篇考辨,后又历时二十载勤力补订,汇成这部四十余万言的煌煌大作。 在本书中,钱穆先生通过考证汲冢《竹书纪年》,改正《史记》
本书是注解与阐述老子《道德经》的著述。全书按《道德经》体例编写,共有八十一章,另有前言、后记以及老子小传,向读者介绍本书的由来、目的以及成书过程,并简略介绍了老子的生平传闻,让读者对时代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各章包含《道德经》原文、注释、直译、解读等,面向普通读者,包括成人、少年、儿童等,力图用通俗易懂、平铺直叙的语言
黄玉顺教授所建构的生活儒学思想体系,从2004年问世开始,便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学界对生活儒学加以介绍、研究和评论的文章已有约200篇。这些文章,多数已陆续结集出版。本书是学界对生活儒学加以介绍、研究和评论的文章的第七次结集,共收录文章31篇,作者包括知名学者董平、姚新中、程志华、余治平、赵法生、方旭东、郭美
本书共设四章,内容包括:晏子与《晏子春秋》、《晏子春秋》相关出土文献研究、《晏子春秋》的治国思想研究、《晏子春秋》的哲学思想研究。
唐玄宗注《道德经》着重发挥了老子无为哲学的理身特别是理国思想,他的注文有些地方并不符合老子愿意,但也不乏自身创见。书名中的心解,顾名思义注重心领神会、以心解其义,本书立足于诠释学与创造性诠释学的视角与思维,着重考察唐玄宗对老子无为哲学的发展之处以及唐玄宗为什么这么解释、创意何在。他的君德官德思想、民本与教化思想、国际交
《善的历程》是一本哲学史著作。该书按照时间顺序共分为十章。第一章写的是孔子对于儒家价值体系的奠基,第二章第三章分别讨论的是孟子和荀子,第四章讨论的是《中庸》和《易传》两个文本,第四章探讨的是董仲舒的思想,第六章第七章分别处理的是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书中称为“宋明新儒学”),第八章讨论的是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转变,第九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