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编年史长编》,重点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按照时间流程,全面考证浙东的现存唐诗。举凡唐代诗人在浙东留下的诗歌或涉及浙东的诗歌,都根据史料尽可能地加以编年,成为有唐一代浙东越州唐诗编年的集大成著作。第二,较为全面地梳理与现存浙东唐诗相关的诗人生平、行迹和交往。将其纳入每一年与每一篇的叙事之下,以体现唐五代三百
本书内容讲述:一千个人读红楼,就有一千个《红楼梦》。红学大家眼中的《红楼梦》是高不可攀的,大到历史背景,小到故事情节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导演眼中的《红楼梦》可以是王扶林导演版少男少女的嬉笑怒骂,也可以是李少红导演的将戏剧与电视剧结合的青春男女;《红楼梦》爱好者眼中那更加是多姿多彩了,有研究曹雪芹的,有研究癸酉本的(
本书选取从北宋到当代(下限可以断自清或民国)的“江西诗派”代表性人物的代表性作品约200首。每首按照作者简介与江西诗派渊源、作品简注、历代评价和“知人论世”的创作背景、诗歌鉴赏(偏重赏析江西诗派风格特点)的体例进行全方面的、深入的赏析。力图通过对“江西诗派”经典作品的选读和鉴赏,帮助读者更好地品悟“江西诗派”作品的风貌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较多创作排律诗的诗人。本书辑录白居易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共204首,将这些诗作分别按照创作年代先后进行排序,并对每首诗给以解读,力求揭示诗作的思想情感意蕴及艺术风格特色;以编年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白居易排律诗创作的发展历程。
书稿为王学泰关于《水浒传》的研究专著。《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另一条线索》以独特的视角对中国社会进行了解读,剖析了宋元时期“水浒”中存疑之处、“水浒”的呈现方式、《水浒传》的成书、《水浒传》的主题、《水浒传》的思想倾向与创新等,并对《水浒传》中的各种人物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解读:成功的江湖领袖——宋江,江湖中的中坚力
唐宋诗不仅是中国文学精髓,也是世界文学文化宝库里的灿烂瑰宝。它高度凝练、富有韵律的语言不仅承载着诗人的思想与情感,而且也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文明智慧的结晶。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它的价值都有所发现,并已有若干外国学者、诗人、翻译家、汉学家等对此加以译介,使唐宋诗在海外有了比较广泛的传播,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展示了
本书所收十多篇有关《诗经》的论文,主要以传世《诗经》文本为主,参证清人学术成果,兼取出土安大简、阜阳简、上博简、海昏侯简和熹平石经《鲁诗》残石所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面向:从古史追踪诗旨的脉络和演变,从异文探索《诗经》文本与四家诗异同,从竹简和石经残石复原《诗经》篇次和什次,从《诗经》的分什追溯语词的起源,从石经残文
本书稿从《聊斋志异》中综取虚构与纪实作品,兼顾不同题材,依次分篇讲析。具体体例为:导引(或解题或导读,类似研读之前做一点知识、文化等的铺垫),注解(对影响理解的字词句进行解读,包括文中夹注、段间释意),评析(选取思想内容或写作艺术某一方面,作精要评析,随文铺展,取一点不及其余)。篇目的先后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阅读难
本书以宋元词学史为核心研究对象,探究词的起源理论,词与音乐关系理论,词与政治关系理论,词的风格(婉约与豪放)起源论,“诗余”理论、词乐理论,词的“比兴寄托”说的起源与发展理论,诗词异同说、诗词相互影响论等理论概念,是学术史上第一次对宋元时期词学发展演变的历史做全面研究并加以描述。具体内容如下:一、绪论。宋元词学研究现状
本书稿是暨南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古代小说与诗词》的英译版本。中国古代小说引入大量诗、词、曲、赋、偶句、俗谚语等韵文、韵语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现象,其独特的“有诗为证”体制对小说创作的开展和艺术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主要由五部分内容构成,重点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古代小说作家如何利用诗词进行小说创作;二是选取一些脍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