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有关清代词籍与词学研究的专著。本书上编为清代词籍考论,收录有关清代词籍(词选、词别集、词话、词目录等)与词学专论,对清代重要词籍、重要词人的价值、地位、影响等作出深入研究与探讨。本书下编为《全清词》补遗,以叙录体形式,对《全清词·顺康卷》《全清词·雍乾卷》等书未收录的多种词籍作出详细考订,对其作者生平作出精详
本书分为绪论及13章,内容包括:明代戏曲文献收藏及刊刻情况;赵琦美生平考略;脉望馆书目与赵琦美藏书;赵本古今杂剧流变聚焦;赵本关汉卿杂剧校录及考述;赵本马致远杂剧校录及考述;赵本其他元名家杂剧考校举隅等。
本书是一部熟语学研究专著。熟语是汉语词汇体系中十分独特的存在,熟语学主要是研究熟语的结构、规律、理论,同时从文化、认知、社会、心理、语用等不同视角探析熟语。英雄传奇小说是明清小说中的重要流派,借鉴了大量民间传说和说唱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的词汇特点和文化面貌。本书共分四章,选取了英雄传奇水浒系列、说唐系列、说
本书全面梳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情况,作者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详尽分析了网络文学的发展环境、产业现状、作品与作者分析、用户行为及未来趋势,收录了关于网络文学媒介转型、IP运营、国际传播和版权保护的学术研究文章。从多维度出发,剖析了网络文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策略,揭示了IP产业链的构建与运营模式,探讨了网络文学如何跨越国
本书点评了东西、孙甘露、李洱、苏童、王蒙、莫言、张炜、格非、刘震云、麦家、阿来、王安忆、贾平凹、陈忠实、余华15人的小说。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鲁迅、文学研究会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创造社影响下的自我小说及其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特征,太阳社与后期创造社的“革命小说”,新感觉派和心理分析小说,社会剖析派小说,京派小说,七月派小说,后期浪漫派小说。
本书从“五四”以来文学运动和社会运动之间动态关系的背景出发,将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重点并不在于提供整合性的认识,而在于如何把握李长之批评特色背后更为纵深的历史脉络,从批评的角度切入对20世纪上半叶文化实践中重大问题的再思考。本书通过对与浪漫主义创作相关的历史语境的考察,力图给予中国的浪漫主义诗
本辑收录中国诗学新近研究成果,包括《湖南省图书馆藏<复初斋诗集>稿本考论》等诗学文献学论文,《形象心境程式:杜甫疾病与诗歌书写的多维考察》《由唐音入宋调论欧阳修与词体演进》等诗歌史论文,《离骚、楚辞二分源流考》《七古三平调是怎样创制的》《从诗胆与诗骨论岛瘦说的诗学内涵》等诗学史论文,《第一部对朝鲜时期杜诗学作综合研究的
本书以李洱小说的知识分子叙述脉络为中心,将其放置于现代小说的源流中探察,围绕声音打开李洱小说的复杂面向,勾连起言说方式、知识话语、文本建构等广阔的话题空间,呈现其小说声音与不同对象、维度之间的对话关系,展示李洱文学世界中声音的艺术以及对于当代文学的贡献。
唐代园林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发展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形成了有机统一的园林景观体系,唐代是园林完成审美建构的关键期。同时,唐诗保留了大量的构园史料,唐代文人的景观审美及其诗歌吟咏在唐代园林景观的审美建构中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唐诗是景观审美生成的重要促发媒介。本书围绕“唐诗”“园林景观”“审美建构”展开,分析了唐代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