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载习用藏药制剂100个品种,各品种项下包括正文和起草说明两部分。正文按顺序列为:名称、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贮藏。起草说明是对制剂名称、处方来源、主要质量控制项目的简要说明。
藏医药浴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国传统医药领域继针灸之后第二个国际性非遗项目,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在各地藏医院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基础。在这一背景下,本书以西藏自治区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对藏药浴涉及的各类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梳理,首次从科技角度完成对藏药浴疗法关键技术的总结
本书由壮医药史、壮医药的基本理论、壮医药的诊疗方法、壮医剂、常用壮药、壮医名师、壮医药发展几部分组成,具体内括:壮医药概论;壮医药的发展历程;壮医药思想内核的基本内容;壮医药理论框架与;壮医的自然观;壮医的生理病理观;壮医的病因病机论;壮医的诊断;壮疗原则;壮医的辨证及辨病;壮医对针灸及作用的认识;壮医药理论体系的学术
本书首先介绍了傣医药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与叶贝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关系等,然后详细论述了傣医的诊断与疗法、傣医方剂、傣医药资源(包括生长环境、如何用药、如何加工),最后对傣医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本书从发展简史、医学基础理论、特色诊断方法、民族药物理论、常用药物、疾病举例六个方面对藏医药学、蒙医药学、维医药学、苗医药学、瑶医药学、壮医药学、回医药学八个民族医药学做了概括性介绍。
蒙医称“协日乌素”便是西医称谓的“免疫系统”疾病。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蒙医以“协日乌素”的理论和方法治疗“免疫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本书共有协日乌素病的概念,协日乌素病的治疗特征,协日乌素病的特征,协日乌素病的治疗原则,治疗协日乌素病的病例,治疗协日乌素病的药剂等六章内容组成,由作者总结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即治疗“协日乌
蒙医博特黑病是现代医学称谓的肿瘤病,是难治性致命性的、由许多因素形成的复杂性疾病。蒙医对此病的治疗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蒙医的治疗方法对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有独特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本书由六章组成,主要介绍博特黑病的概念,博特黑病的特点,博特黑病的治疗特征,博特黑病的治疗原则,治疗博特黑病的病例,治
本书是在作者长期从事民族医药研究与应用工作的基础上,以壮瑶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并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全书搜集整理了近100多种壮瑶药,运用现代彩色摄影与显微照相技术,对每一种壮瑶药均拍摄"了原植物彩色照片、药材彩色照片、组织显微照片及薄层色谱照片,详细介绍了药材的中文名、壮名、瑶名、别名、植物来源、植物形态、采收
本书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了蒙医古籍文献和传统方剂以及名老蒙医秘方、验方等1万余条,字数280万字,既有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方剂,又有祛除疑难重症的方药。所选方剂均为临床验证了的验方,疗效确切可靠,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每条方剂包括“方剂名”、“别名”、“方剂来源”、“处方组成”、“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本书是《蒙药学家罗布桑学术著作大成》丛书分册之一。主要介绍了药物识别方法,将药物识别法分成珍宝土石类药物的识别、木本类药物的识别、草本类药物的识别、盐类和灰剂类药物的识别四大部分进行论述,并加注了蒙古文、中文、拉丁文药名索引。作者罗布桑曾任内蒙古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主任。他是首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