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学创作等身的作家,王蒙60多年来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秀文学作品,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王蒙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点之一。该书将本年度王蒙研究的代表性文章集中出版,是国内专家学者对王蒙文学进行深入、多方位研究的结晶,希望引发学界讨论和思考,促进王蒙研究的深入。主要读者对象为大学本科生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丛书之一种。该丛书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的系统研究,构建一种既有鲜明特色又具有普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从而以自己的话语体系,有效地面对和研究中国当代的文艺现象。《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研究》通过对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的个案研究,选择
本书对日本学界“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考证,并考察了日本学者“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文学研究范畴,通过梳理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群体发展脉络,提出日本学界已形成第四代学者群体的观点,指出四十余年日本学者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认知视角已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变化是从通过文学作品获取中国社会信息到真正关注中国
本书遴选叶老谈写作的文章二十余篇,其中绝大多数写于上世纪前叶。作者以其深厚的生活和文学功底现身说法,从日常阅读、生活经验的点滴积累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到叙事、写景、抒情、反衬等技巧的训练,一篇文章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运用想象与联想,如何锤炼语言和训练语感,如何从前人及现代经典作家鲁迅、徐志摩、朱自清、顾颉刚等人的笔
生态视域中的文学与美学研究
本书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教材,主要介绍近现代文学概况和代表作品。主要内容包括:五四时期的文学发展(文学思潮和流派、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创作),左联前后的文学发展和文学作品鉴赏,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发展和文体作品选读,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发展成就和作品选读,新时期文学发展概况和作品分析,港台文学的发展和作品选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二十多个舞蹈曲目的产生、流变、舞容舞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文献考辨。西曲吴歌中的舞蹈主要产生于城市,是南朝城市生活的反映,其地理范围从荆楚一直延伸到吴地。内容世俗化,绝大多数摆脱政治影响,是舞蹈艺术进一步独立自觉的反映。为汉代巾舞《公莫舞》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思路,进而确定它是我国古代歌舞剧的早期形态。本
冯雪峰(19031976)是中国现代作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鲁迅研究家、编辑出版家。他长期密切结合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实际发展,对于现实主义理论进行了执著的探索和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他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等方面造诣*、*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一书
王寂是金代中期“国朝文派”的代表,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诗歌从苏轼、韩愈、杜甫等前代名家中吸取营养,形成了清刻镵露、雄放奇崛等风格。散文创作方面,王寂偏好叙事,以畅达而不失含蓄的笔法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并注重以事彰理,表达其中所载之道,体现了古文运动在金代的发展成果。王寂的两部行记亦诗亦文,突破了行记体的史学
本书叙录清代三百五十余位著名且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别集,侧重作者生平、版本源流、别集内容、文献价值的介绍。本书分为六卷,大抵按照作者生卒之序,但为突出女性家族群体文学之盛,将同一家族、同一群体女作家丛聚一处,通过采录女作家作品来叙述其文学成就与创作倾向,对清代女性研究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