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书为中国古籍中一部人人之书,但需学有根底,才能读通此书。钱穆先生的《庄子纂笺》除郭象注外,详采古今各家注,凡逾一百五十家,斟酌选择,调和决夺,得一妥适之正解。全部《庄子》一字一句,无不操心,且上下接续,皆可通释,宜为从古注书之上品。因此,本书非传统意义上的集注或集释,而是通过对历代注释的考量取舍,体现了作者对
近十几年以来,儒学的话语逐渐进入了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成为人们讨论公共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这一现象自然来自官方、学术界等多重互动,已经且仍在极大地改变着原来学院化的儒学研究范式。过去的儒学研究往往被置于中国哲学的学科下,抽象化、思辨化既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而现在,儒学研究的主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的中国哲学领域,不仅
《儒典萃英》是一本可以练书法,可以DIY日历的国学文集。书中萃取四书五经深刻名句,打造儒家经典文集。再现国宝《开成石经》拓本以及名家书法作品。珍贵史物插图与文物小史揭示儒典背后的文化故事。同时它也是一个记事本,一本日历书,可撕扯的页边设计来源于古代笺纸,打造古风十足的记事日历书。
本书以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哲学政治理论和教育纲领著作《孟子》为原本,通过背景铺陈正文详解难点剖析提炼主题等板块,与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学生分享学习精读整本名著的方法和技巧,使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能够充分了解书中的思想脉络,能够从主题、风格、影响力、艺术特色等方面阅读和欣赏经典名著,提炼故事和写作的规律,品味人
本课题以道家文艺美学的现代生发与现代价值为研究对象,把道家艺术精神的现代阐释置于中国美学现代进程的历史语境中,以中国文艺美学古今对接的问题意识,系统考察20世纪道家文艺美学的现代阐释,以及这些阐释怎样受到现代美学思潮的影响,进而参与到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中。本课题通过对在古典时期有重要影响的美学传统现代生发的考察,不仅揭
儒道汇融大生命视域下的《周易》哲学研究
儒家形而上学的发展与《中庸》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中庸》学与儒家形而上学之间关系的考察,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先秦时期,《尚书》《论语》虽有形上学的倾向,但直到《中庸》才构建了结构完整的形上学思想。《中庸》的建构反过来推动了儒家形而上学的发展,孟子、荀子、董仲舒、王通、李翱等人都借助《中庸》形上学思想深化了自己的思
思想政治教育是儒家思想题中应有之义,系统地梳理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演进、思想核心和进学路径,可以挖掘其理论特色优质思想要素,对儒家思想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有深切的理解。本书从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包括经济背景、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历史脉络(包括开端与初创、形成与确立、成熟与发展以及衰败与没落时期)、内
《大学》原本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后经过二程、朱子的提升,终列入《四书》之中。因此,关于宋代《大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该书从宋代卫湜的《大学集说》的整理入手,在对宋代《大学》文献搜集与整理基础上,结合二程、朱子、陆九渊等宋代重要学者的《大学》著述进行了仔细的哲学研究,梳理出了一条《大学》思想
牟宗三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是在海外弘扬中国文化的旗帜,是第二代现代新儒家的核心人物,20世纪的文化巨擘。他一生求学、讲学,著书立说,为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的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是牟宗三先生诞辰110周年,借此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牟宗三先生故乡烟台隆重举办“牟宗三与中国文化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