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11章,在对理论文献进行综述、对业界动态进行跟踪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中国ESG投资数据库,定量刻画ESG负面事件与上市公司股价波动、上市公司ESG评价与企业价值、ESG筛选策略在中国A股市场的有效性、基金ESG评价、ESG在固定收益领域中的适用性等内容,全面分析ESG投资的价值创造效应。
当代环境经济学的基础内容由环境品价值评估和环境政策机制设计两部分组成。前者旨在为市场交易稀缺或缺失条件下,合理评估各项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提供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为社会规划者选择**的污染控制水平、生态修复水平、碳减排水平等主要环境管制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分析如何选取和“嫁接”多种经济政
ESG理念首先起源于发达国家,在我国正在成为投资者的长期发展理念。ESG投资指将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从而有效规避存在高风险的公司,获得更优异的回报。本报告汇集华夏理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至2022年间三年的研究成果。从金
本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成本与收益分析为基本工具,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来考察、研究环境法实施的过程、效果。追求效率应当是本书研究的指导思想,既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实践的最终归宿。除了关注效率、环境法实施效率的概念外,还研究了环境违法或守法的动因,涉及理性选择、有限理性、社会规范,环境违法犯罪成本;环境法
本书的作者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本书以机制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的基本特点,分别研究政府与排污企业之间减排成本信息非对称;政府与排污企业之间减排成本与排污双重信息非对称;政府与排污企业、排污企业相互之间减排成本信息非对称;政府与排污企业、排污企业相互之间减排成本与合谋双重信息非对称等四类情
本书基于对土壤环境现状的客观分析,首先确认污染损失影响,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其次对污染损失货币化;最后结合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为治理土壤污染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围绕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进目标,开展环境经济形势、环境经济政策双向影响评估、行业环境经济政策、区域重大战略绿色发展高地以及制度创新等重点领域的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本书认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与创新环境经济政策,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
排污权交易起源于美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是我国环境资源领域一项重大的、基础性的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
全球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快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我国落实双碳战略,围绕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投融资需求持续增大,联合国预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每年需要投入5-7万亿美元,除了政府、政策性银行以及慈善捐赠等资金来源外,更需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其中。金融行业作为参与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机构,有必要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采取切实行动,
系统总结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劳动价值理论、权益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生态价值论和外部理论等,通过多尺度区域的GEP核算研究,探索GEP核算成果的实践应用,为各级行政区域GEP统计制度建立和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提供思路借鉴。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案例核算结果更新至2021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