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数字治理的理论、方法以及实践三方面展开论述,梳理了与数字治理相关的重要理论,探讨并分析了我国数字治理的现状,涵盖国内外的典型案例,为未来数字治理的发展献计献策。本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治理导论、数字治理理论、数字治理机制、数字治理伦理、数字治理体系、数字治理技术、数字治理评价、数字政府治理、数字企业治理、数
今天我们的经济观念,特别是对自由市场的信奉,来自哪里?与传统上将经济视为启蒙运动的世俗产物不同,本书认为人们关于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观点一直根植于宗教思想,经济学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
本书是吉登斯著作体系中最具历史社会学色彩的一部作品,是其反思历史唯物主义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全书以军事暴力为核心线索,力图阐明国家的历史演进轨迹,尤其集中于分析民族国家相对于此前国家形态的独特性,突出体现在:民族国家是具有清晰领土边界的权力容器,民族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分离,民族国家行政监控能力的升级,军事暴力垄断和战争工业
自由与平等是否兼容可谓当代政治哲学的大问题。本书聚焦在福利权这个主题,两位杰出的哲学家从消极自由概念出发展开了精彩的辩论:斯特巴坚信自由与平等相兼容,消极自由不仅能推导出消极福利权(穷人从富人那里拿走生活必需品),而且应拓展至超越时空限制的积极福利权(遥远民族与后代);纳维森则认为自由与平等不兼容,因为不能从尊重消极自
沃格林的《回忆》是他思想旅程中的关键作品,与他专注于开拓新领域的著作不同,《回忆》更多是对个人成长与思想发展的总结与反思。它既是沃格林对自身经历的回忆(从童年记忆到哲学突破),也是回忆方法的实践展示,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重新审视,展现了意识与秩序的深层关联。 书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沃格林在1943年对意识理论的突
本书从全球化、民主化、现代化与公民社会等多种因素对公民教育发展的挑战出发,从国际比较、历史研究、当代视角对公民教育及公民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力图通过鉴别、梳理和分析呈现现当代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几个典型公民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的公民教育特色,探讨全球化与世界公民、民族国家与国家公民、公民社会与社会公民等关系
《北大政治学评论》(PKUPoliticalScienceReview)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连续出版物,秉持推动中国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研究的学术宗旨,倡导严谨治学,鼓励理论创新,关注实证研究,主要刊登中外学者在政治学、公共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最新代表性学术论文和评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此为《北大
进入21世纪,在金融危机、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化退潮和政治极化的接连冲击下,民粹主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长机会,已然成为当今政治图景中的主要特征。本书阐述了当代民粹主义的生成根源、时代趋势、演进历程,以及美、欧、拉美、东南亚等西方和非西方社会的民粹主义经验,并对21世纪民粹主义思潮的震荡及其未来作分析展望。本书希望能够增进
该书系“干部履职通识教育系列”中的一本,内容聚焦干部亟需掌握的应急管理与舆情应对核心能力,构建全周期、多维度的实战知识体系,以“风险全链条管控”和“舆情全流程引导”为主线,系统阐释“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四个关键阶段的操作框架。全书理论体系创新、独创三维知识矩阵,实践指导精准、总结分析国内外经典案例,方法工具实用、提
本书重点以自然灾害类非常规突发事件为研究对象,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态势感知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探索。按照“应急案例结构化表示—态势要素提取—态势预测—态势威胁评估—临机决策—效果评估—大数据平台设计—应对模式探索”的逻辑关系和时间序列,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过程从态势感知的视角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解释力和概括性的理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