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书是由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陆军教授主持编撰的一部系志资料集。前有序,后有大事记及校友名录,起迄时限为19592010年。《系志》的编写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创办以来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办学形式等方面的情况,以简洁的语言作纪实性作述。整体结构按照方志的格式组织,规范有序。以期为后人深入研究
本书选录了齐如山先生关于京剧行当、剧目、名角等相关文章四十余篇,分为国剧概说戏界掌故名伶往事三辑。齐如山是著名京剧剧作家、民俗学家,有着渊博的戏曲知识,且与梅兰芳、余叔岩、谭富英等名角交往甚密,熟悉中国戏曲的演变史,以及近代梨园的运作情况。阅读本书不仅可以收获关于京剧方方面面的知识,还可以看到戏界掌故、趣谈。作者的语言
《读曲类稿》是周明泰撰著的一部戏曲史料。该书将作者所见昆曲剧目整理分类,按所演故事年代排列,上起上古,下至明清,又将据小说改编的剧目单独提列,题为水浒故事西游故事封神故事等,每一类或两类为一卷,全书共十四卷。《几礼居随笔》是周明泰自著的一部戏曲笔记,分《读曲脞语》《曲目类举》《时剧证古》《春明琐忆》四卷,内容涉及杂剧昆
尤伯鑫,上海市越剧院原院长。作者长期供职于上海越剧院(曾在艺术研究室工作,后任党总支书记、院长),多年来就袁雪芬“新越剧”实践、四大经典剧目创作、艺术家表演艺术成就、男女合演及青年演员培养等课题进行探讨、总结和研究,写成一批文章发表于中央和省市一级报刊。本书为作者多年撰写的越剧艺术评论与越剧艺术家艺坛生涯回忆文章的结集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博大精深、风格独具,本书历时3年多,在考证大量古今资料的基础上,绘制精美插画近800幅,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京剧、黄梅戏、评剧、越剧、豫剧、秦腔、昆曲、汉剧、粤剧、梆子、晋剧、川剧等多种戏曲,分别介绍了不同戏曲的特色和声腔体系、经典行当角色、表演服饰等细节内容。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华
连派评书由连阔如先生开创,自成一家一派,女儿连丽如为其传人,人称小连先生。本书即著名北京评书连派评书艺术家、连派评书唯一继承人连丽如对连派评书艺术的总结性著作,源于连丽如在2023年的15次讲课录像。在这15堂大师课上,连丽如结合自己超过一甲子的丰富评书表演经历和体悟,以连派评书擅场的评书艺术品种《东汉演义》《三国演义
本书是由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戏剧故事工厂策划编选的一本剧本作品集,属“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1+1丛书”之一。本书收录近年来上海校园创作中所涌现的26部剧本作品,分为“大师剧”“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作品选”“校园即景剧”“劳模工匠系列”及“编剧学课程作业“几个部分。本书所选的
本书基于口述史研究视野,运用音乐人类学的田野考察方法,同时结合民俗学、历史学、文化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将长沙弹词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综合观照的系统研究。全书分为七章,内容涵盖了湖南弹词源流考证、长沙弹词的文化变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沙弹词的革新、当代长沙弹词的身份重建、长沙弹词音乐形态分
该书着重从回归戏曲的本源——舞台表演的维度来探索梅兰芳作为在急剧变革时代“戏剧运动家”的身份意义和价值。作者对百年来梅兰芳研究中存在的“谁”“是”“梅兰芳”、何为“梅兰芳表演体系”、梅兰芳与京剧表演美学体系或梅兰芳与中国戏曲艺术表演美学体系的建构等重大问题重新加以系统辨析考量。具体地,该书通过对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戏剧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