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作者2015年以来围绕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探索和思考。内容共分三个部分,上篇涉及新时代下思想史学科建设、学科打造、历史书写以及在“大数据”视野下的定位与研判等;中篇则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走向、历史谱系以及新时代下的五四精神做了定调与分析;下篇则从实证角度,对五四时期的思想进行了回眸与深挖,五四在人物的交叉互动、记忆
本书是梁启超得意门生吴其昌的绝笔之作,凭借信而有证的史料秉公立论,继承了梁氏笔锋常带感情的文体风格,准确地勾勒了梁启超的政治生涯,将梁启超的生平与政治生涯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中,深刻展现了从鸦片战争后到戊戌变法失败这半个世纪间中国人民的觉醒与奋斗、抗争与失败,字里行间饱含着深深的家国之痛,发人深省。通过本书,我们不仅
本书辑录严复关于政治、经济、法制、社会、教育、治学、伦理、家国等方面语录百余条,逐条注译,并以严复照片及相关书法作品为配图。
这是一本人物传记,以纸上纪录片的形式,讲述梁启超1912年自日本归国后寓居天津,直至在天津去世的往事。作者以车站、快枪、归来、觅渡等十个主题场景来展现梁启超在天津的文化和家庭生活,通过记录梁启超与当时文人、政客、军阀之间的交锋往来,从侧面反映近代天津的历史风云,着重刻画梁启超在天津时的人物形象。本书拟用当时视角还原历史
本书内容包括:艺术是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美术与科学、美术与生活、书法是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书法在美术上的价值、孔子之人格、“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等。
本书为一部研究梁启超与近现代中西思想文化之关系的学术著作,全面梳理其一生中学术思想的流变过程、研究进路,展现了其丰富而深刻的学术探索和精神世界。 作者以梁启超为研究对象,对其阳明学、墨子学、西方哲学、中国史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做深入分析,并聚焦于其学术研究对近代中国转型的影响,旨在以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现代诠释,来
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9世纪的生物进化学说所奠定的新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构成了今天对宇宙与人的认知基础。而宇宙与人观念的新旧变迁又引动了包括宗教、伦理、美学、社会政治学说等诸领域的思想震荡、观念协商或革命。本书以近代中国的大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之思想经历为轴心,来辐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跨越大西洋、太平洋的
本书辑录梁氏光绪二十五年(1899)至二十七年(1901)论著而成。包括《少年中国说》《呵旁观者文》《中国积弱溯源论》《过渡时代论》《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之前途》《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国家思变迁异同论》《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论中国今日当以竞争求和平》《排外平议》《论国家思想》《论进取厨险》等十二种。其中多提
本书是第一部研究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9年的思想通史著作,在诸多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全书分三卷:上卷,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卷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840年后面对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中国人的应对及其结果;中卷,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本书收录了章太炎及其弟子黄侃的新发现文献介绍,有关章太炎小学、易学、早年思想、与日本学者的交往和论争等方面的解读,还包括对章太炎《检论清儒》的现代注释解读和对章太炎《中华民国解》一文的英译。稿件作者中既有海内外成名学者,也有新一代的后期之秀;不仅体现了当前章太炎研究的最高水平,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国际化视野,体现了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