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院,最早是西方传教士传教、办学的场所,庚子后规模扩大,一度成为当地的教会、教育和医疗卫生中心,后又被日本人强征为关押侨民的集中营。可以说一座乐道院,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抗争史,折射了在苦难中挣扎生活、互助友爱、向往和平的人性光辉,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特殊文化符号。乐道院医院部分经历继承、发展、变迁,最终成为现
本书主要探讨罗马天主教大公教会,即基督宗教的两个重要概念教宗首席权与教宗无误论超验发生的历史及其展开过程,并探讨其最终所形成的信理。作者清晰梳理并深入研究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要素、内涵与内在联系,以及从公元1世纪、历经中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断被充实的发展史。 此一论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不仅是基督宗教教会内在之历史
本书是“基督教学术”丛书之第28辑,本丛书由复旦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共同主持编写。本丛书列入国家CSSCI核心来源集刊。本辑内容包括四个版块,20余篇学术研究论文,代表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本辑共有学术研究论文四个版块,20余篇,涉及基督教研究诸多领域,代表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本辑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卫三畏(1812-1884)的学术评传,评传人物不涉及宗教。卫三畏是近代美国第一位重要的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是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先驱者。
本书是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的学术评传,评传人物不涉及宗教,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他用五十多年的时间,架起了一座中西方文学交流的桥梁。本书立足翔实的史料和文献,详细梳理了理雅各的生平事迹、著述及其学术风格的形成,阐释了他的各种汉学成果,从译介、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全面呈现其汉学成就
明朝万历年间,也是世界史中的大航海时代,利玛窦从意大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从介绍神秘的西方记忆法开始,传播西方文化。终其一生,他都在试图打入热衷科举考试、重视背诵诗书的士大夫群体,他披僧袍,又着儒衫,通过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来打开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史景迁从利玛窦留下的八个记忆碎片——四个汉字(武、要、利、好)和四幅版画,搭
RudolfSchieffer(鲁道夫·希佛)是德国最着名的中世纪学者之一,他以简明的语言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专业知识,在300页的篇幅内描述了700–1200戏剧化的几个世纪。自7世纪以来,欧洲的异教地区不断基督化,在814年查理曼大帝去世以及法兰克王国崩溃之后,伟大的帝国开始建立。在西半部形成了现在的法国,东法兰克王国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直接提出本书的基本问题:即现代历史学改变了欧洲传统神学确立社会统一价值基础的方式,神学需要向现代性开放,应当转向宗教史学,那么它如何确立新的标准意识;第二章考察了现代历史哲学的典范,即以施莱尔马赫与黑格尔为代表的演化论的历史哲学;第三章指明现代历史学在19世纪后半叶朝向相对主义和专业化的演变趋势,宗教
该书曾于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此次拟收录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该书按照时间顺序,以丰富的内容、中肯而客观的态度阐述了公元1世纪的彼得直到约翰·保罗二世时期整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的历史,但它的重点不是阐述单个事件,而是分阶段论述不同时期他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他们如何适应不同时代的要求,从而做出何种回应,这是该书的主
本书是洛伦佐·瓦拉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439—1440年间。1517年,在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等人的运作下,作为讨伐罗马教廷的“檄文”,该书和《九十五条论纲》一道,首次正式出版,随即在西方社会特别是在反教廷阵营中产生巨大反响。此后,该书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进而成为名垂后世的世界性名著之一。作为一部证伪作品,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