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发展报告(2024)》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马来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合作,组织国内外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撰写。 本书重点聚焦安瓦尔领导的团结政府执政以来的施政理念、政策举措及其影响,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呈现2023年马来西亚在政治变革、经济转型、外交布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最
在初入职场的年纪遭遇就业冰河期,随之而来的疤痕效应会持续存在。 随着时间推移,当初就业受挫的年轻人到四五十岁会承受更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拒绝走出家门,拒绝与人交流;他们羞于求助,害怕求助,也不知向谁求助。当问题封存于家庭内部,当八十多岁的父母再也无力支持子女的生活时,8050家庭又该怎样走下去? 本书将8050问题视为
本书以系统的叙述方式,追述了负责创造“自我认同感”的殖民地语言政策和行为,并将殖民地印度的民族主义热情的演变推向高潮。英国为其行政便利推行作为统治武器的语言政策导致了印度方言的平行发展:诗人、小说家、作家和记者创作了伟大而迷人的作品,制约和引导了印度的独立之路。本书提出了一个理论主张,认为作为身份的语言在印度是一种殖民
本书以英国议会监察专员制度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历史梳理探寻制度变迁脉络,并从文明交流互鉴视角审视英国经验及其适用性。本书集中研究了四大问题:一是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的合宪性基础,强调从变迁的英国宪法、监管型国家责任机制的变化、捍卫民众对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预期三个维度理解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的宪法意义;二是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的确立过
本作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以东亚难得的人本主义关怀视角,由知名社会学者操刀,用超过2000张问卷调查,50个深度对话,描刻了东亚特产——学历鄙视链下,被称为“怪物”的韩国20代青年的悲哀画像——他们何以成为“怪物”?何以成为“滞销”的一代“卷”何以成为一种道德标准?本作展现的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韩国青年的精神全貌——对他们
随着“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兴衰变化,已有的反恐合作研究亟需新的思路和视角。本书突破以往分析国际反恐合作的分析框架,借鉴国际联盟理论,采取“联盟视角”,在综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反恐联盟组建的背景,梳理了“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兴衰历程,回顾了国际反恐联盟与“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斗争;结合丰富实例,对国际反恐
本书以也门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社会整合、部落社会、地方主义、伊斯兰主义运动和外部因素五个专题全面考察也门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复杂历程、当代境遇和发展前景。通过专题研究,深度剖析也门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并就当前也门国家重构前景进行系统分析。如何结束内战实现政治和解和社会经济发展,重
本书将目光精准聚焦东南亚各国的政治发展态势,针对印尼国际角色转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欧盟与印尼海洋安全合作、中国与东盟数字卫生合作等一系列区域内较为前沿的课题,展开了深入且全面的探究。以东南亚地区的国别研究与区域治理作为核心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该地区的整体性理解,更对推动区域国别这一新兴学科的
《日本研究论丛》由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本辑设“历史篇”“语言与文学篇”“社会篇”“思想篇”四个栏目。内容涉及:日本“出云神话”的内容,“出云大社”的祭祀、神乐等活动;宋元时期东亚海域互动机制的建设与发展;近代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东亚联盟论”及其宣传工具《东亚联盟》的侵略属性;日本对中国古代养生学思想的接受和吸收
《日本研究论丛》由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本辑设“历史篇”“语言与文学篇”“伪满研究”三个栏目。内容涉及:7世纪初至18世纪前期古代中国与日本僧侣往来的四个主要时期以及各时期的主要特征;近代日本对“propaganda”一词的译释以及“思想战”与“宣传战”的区分和关系;美日韩安全合作强化的动因、路径与影响;日源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