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博士论文开始研究香港文学,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小说香港》2003年在三联哈佛燕京丛书出版后,在海内外颇具影响,目下已经成为香港文学研究奠基性著作。《小说香港》完成后,作者深感香港文学缺乏报刊史料建设,从此投入香港报刊整理工作。香港报刊多不存国内,而是在香港及其他地方,因此这项工作特别辛苦。作者去了大英图书馆
图书内容为2023-2024年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文物文献研究文章的汇编,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让文物活起来的要求,努力打造人气活跃的文学现场、让人敬重的文学阵地、数字赋能文学的亮丽窗口,守护中华文脉,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现代文学馆为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些宝藏,编辑出版
《乐死人的文学史上古夏商周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再现上古夏商周时期帝王的漫漫人生路,讲述文字、神话的发展历程。书中穿插的人物对话生动有趣,配以丰富的插图和四格漫画,使历史事件更加直观形象,让小读者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掌握上古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学知识。
本教材是由浙江省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商定确定的大学本科及硕士通用专业教材。在编排思路上,本教材遵循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根据不同思潮出现的历史时段,形成一个以时间为主轴、兼及不同思潮交叉影响的有机整体。每种文学思潮的阐述,分为文化背景、思潮发展过程、思潮主要特点、文学史意义与局限等,将代表性作家创
本书以天津文学发展历程为脉络,以中国当代文学史、学术史和思想史为背景,重点观察一些曾经引起重要历史和社会影响的文学现象和关键作家,以及当下引起广泛关注的青年作家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资源,梳理新中国全新的文学文化体制的特质以及改革开放背景下社会主义文学的迭代更新。在这样的思路下,本书的论述涉及到梁斌、孙犁、蒋子龙、冯骥才、
本书分为古代文学、中世文学、近代文学三部分,作者首次把不为文人雅士所重视的唐、五代的变文,宋、元的戏文与诸宫调,元、明的讲史与散曲,明、清的短剧与民歌,以及宝卷、弹词、鼓词等,以三分之一的篇幅写进文学史,这些都是同时期其他书所未论及的。本书上承中华数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又结合了国门打开后西方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是中华文化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是目前整个中国文学史料学领域,包括古代文学史料、现代文学史料、当代文学史料、海外华文文学史料、文学理论史料、文学学科史料等方向在内,唯一的学术团体。当下学界对史料日趋重视,但暂时还没有以文学史料为办刊重点的刊物,本刊的出版将进一步发挥学会的影响力,添补学界在文学史料研究、考辩、钩沉等方面的刊物空白。
唐代文学史是中国古代文学通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上册主编为乔象锺、陈铁民。该书讲述了初、盛唐时期的文学,起于武德,至于大历初。从文学的史实出发,考察了初、盛唐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并分析了其发展的因果关系,对这个阶段的各种文学样式及文学思潮的总面貌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描述。下册主编为吴庚舜、董乃斌,该书讲述了唐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京派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严格来讲,其松散自由的组织形态、边界模糊的人员构成、风格各异的创作追求,似乎并不构成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社团或文学流派,但其深邃包容的文化气度又确实孕育了京派相近的审美品格与精神指向。京派文学内在的复杂性与延续性,呼唤着一种更加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谱系学注
本套丛书适合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摄影、电影学、文化创意与策划、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艺术、艺术与科技、漫画、动画、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的学生作为参考用书,也特别适合希望在短时间内提升文史哲素养的读者阅读。 本书分为以下三个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