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教育朝着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音乐实践教育与跨学科融合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书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音乐实践教育与跨学科融合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开展音乐实践教育和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书共分为八章,分别阐述了音乐实践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跨学科融合教育
查尔斯·罗森可能是当今著作最丰富的文化评论家,书中的内容浩如烟海。作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和芝加哥大学的名誉音乐教授,他的主要切入点当然是音乐。然而一旦跳出来,阅读就会进入心理学、文学、科学、哲学、艺术一切人文学科这个独特空间所酝酿的事物。在这本书里,罗森传递的力量将使你获得自由。 《自由与艺术:罗森谈音乐
《牛津西方音乐史》为当今音乐学界领军人物之一塔鲁斯金独立编纂完成的西方音乐通史,全书涵盖西方音乐从中世纪至20世纪末的发展过程。自2005年首版至今,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已成为西方音乐理论界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史著作之一。第四卷《20世纪早期音乐》从19世纪末现代主义的萌芽,一直延伸到二战结束。塔鲁斯金深入探讨了马
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渊博的、别具一格的论述,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牛津西方音乐史》。这部超一流五卷本作品的每一卷都通过对经典作品的代表性取样,阐明了形塑、引导西方音乐史上重要时期的主题、风格和潮流。 在第三卷《19世纪音乐》中,塔鲁斯金将带领读者纵览这一辉煌世纪的音乐发展全
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博古通今的一家之论,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 第三卷以深邃的历史视角和细腻的音乐分析,带领读者纵览19世纪的音乐长廊:贝多芬与罗西尼的辩证对立,歌剧的浪漫主义转型,舒伯特、帕格尼尼与李斯特等艺术大师的崛起,歌剧双雄瓦格纳与威尔第,以及
本书是二战后法国新浪潮导演埃里克·侯麦的一本音乐评论集。侯麦曾受邀在一个法国知名音乐广播节目里讲莫扎特和贝多芬,由此生发而撰成本书。身为导演的侯麦以其崭新独特的眼光看待音乐,将对电影艺术的思考方法应用到音乐领域中。书中谈论了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激动人心的古典音乐作品,映照时代思想潮流的变化,从主题、调式
本修订版延续第一版整体风貌,分为原理篇和历史篇两部分:“原理篇”系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呈现理论的完整体系。“历史篇”系音乐美学发展的简要历史,分中国部分和西方部分两个单元,旨在通过对音乐美学史上一些重要命题、问题和流派的梳理,较深入地介绍音乐美学的重要理论及其来龙去脉。同时对以下几方面做了主
本著作为四川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生毕业论文。它主要基于中国民歌自身的传统和基本特点,在事件史和现象史的理论视角下,展开了从1918年“歌谣运动”一直延续到当前(即2018年)整整一百年的问题发掘和历史探索。 全书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对中国民歌百年演变进程历史和逻辑起点以及学理架构的探讨。第二章到第六章共四个时段(
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应以人为本,而音乐审美则应以乐为本,这乐既是快乐,也是音乐。从人出发、从音乐出发,使人们能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并通过这样的途径去学习和掌握音乐。本书是在充分考察现有音乐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写作完成的。书中首先介绍了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音乐课程教学及音乐教学内容,接下来重点分析了基于审
本书探索了悠久而迷人的古典音乐史上那些关键的作曲家、大事件和音乐创新。本书篇目设置极为轻巧,以历史上古典音乐的七个发展时期分为七章,每章下细分小节,每个小节均由一篇千字以内的文字和一张图片组成。每一章都配有术语解释,以及相应时期关键人物的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