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了龙泉青瓷的历史、文化、工艺、美学等多方面内容,多角度综合理解和思考,对龙泉青瓷进行较为完整地疏理。并将打破传统教材形式,制作成3D电子虚拟书的形式,读者可以利用信息媒介观看书籍,如同身临其境的在博物馆欣赏青瓷作品,放大缩小、360度无死角、图文并茂的去研读青瓷作品,让教材更立体、现代、多元化。教材在引导学生进
本书对敦煌石窟早期、隋代、唐前期、吐蕃、归义军和西夏等主要时期绘有乐舞图像的洞窟总体进行详细梳理,并选择每个时期乐舞图像具典型特征的洞窟做个案研究,归纳各时期乐舞图像的基本特征
《考古学集刊》创刊于1981年,目前已出版29集,每年出版2集。该刊主要刊登长篇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考古研究论文
本书是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系列考古报告之一,主要对2010年河北邯郸磁县南城圣泉寺遗址暨北南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整理和介绍。此次考古发掘的面积共1400余平方米,揭露了处于南水北调渠线内的圣泉寺部分院落及北南城遗址的临河区域。总计清理各类遗迹单位40余处,文化遗存时代涵盖战国至汉代时期、唐至明清时期,出土了
书稿收录陈恒安先生文博方面著作29篇,是陈恒安先生学术研究、艺术理论和创作的集中展现。内容包括明清时期贵州历史如长期雄踞贵州的杨氏一族的研究,涉及其渊源、分支、内部矛盾及其治所等,以及出土发掘的杨灿墓的制度和人物身份及其文物的研究;贵州出土文物研究,如对出土汉永远罐及其铭文的考证等;历史和地理研究,如关于播州遵义建置沿
该书稿系“长江口二号古船发现与研究丛书”系列之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展现了上海长江口二号古船水下考古的全过程。书稿由长江口二号古船水下考古、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瓷器选粹、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三部分构成,展示了古船以及包括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器等在内的出水文物照片近200幅。作为我国目前发现体量最大、保存较完整、船
本书聚焦于郑州至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核心区,包括环嵩山分布的古伊洛-黄河流域以及淮河上游的诸多水系,从文化和社会的视角出发探讨早期社会复杂化过程。基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本书将中原中心区划分为八个不同的小区域作为基本的研究单元,详细讨论各自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和聚落形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整合。研究表明,区域之间的文化与社会发展
本书是2001年、2004年、2005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涪陵区博物馆在北岩墓群的发掘报告,详细公布了北岩墓群从西汉早期延续至清代的52座墓葬,其中西汉至新莽时期墓葬20座、东汉时期墓葬27座、东汉晚期至蜀汉墓葬3座、宋代时期墓葬1座、清代时期墓葬1座。这批墓葬的发现,为峡江地区汉墓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此外,本书还收录
黑水城出土的孤本文献西夏文《性海圆明镜知足》(Инв.№2541)是辽代通理大师所著的一部佛学著作,传入西夏后被译成西夏文,汉文本佚失。由于此部著作为西夏文孤本,无其他文本对勘,且最后7页为草书书写,解读难度较大,此前未有相关研究。
美国早期边疆开拓的历史记忆:里奇菲尔德家族口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