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疫病古籍典藏》共四卷,首次将40余种中医古籍论述疫病的专著及综合性古籍中的疫病专篇,进行系统整理、点校注释,以探索中医历代抗疫规律,形成知识体系,总结抗击疫病的经验,更好地为当今各类传染病的中医防治提供借鉴。本书系《中医疫病古籍典藏》的第一卷,共选疫病古籍10种,分别是:《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陈氏小儿痘疹方论
当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常规治疗多从清热解毒、化痰解瘀、疏经通络方面入手。山西四大名医之一白清佐先生(18891968)主张从脾论治,创立名方风湿宁,临床应用50余年,疗效显著。山西设立省级重点实验室对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名方风湿宁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医大师王世民教授、马艳苗团队的运用经验,阐明了中药
董振华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祝谌予先生学术继承人,长期从事风湿病中医诊疗工作。本书论述作者对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的理解,重点介绍作者中西并重减毒增效守正创新的治病原则,坚持中西医有机融合、优势互补的方法,突出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独特优势,并附有典型案例,对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娄多峰论治风湿病
《温病类证论治》是以《温疫论》《伤寒温疫条辨》《广温疫论》《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外感温病篇》《温热经纬》《时病论》《疫疹一得》《通俗伤寒论》等11部原著内容为基础按证候分类编写,总结归纳了215条证候,突显了温病临床辨证论治中“证”的核心理论和地位,较符合目前中医临证思维模式及诊疗方式,便于指导温病学术理
本书汇集了名老中医黄政德从升降理论治疗内科杂病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内容包括上、下两篇。上篇为升降理论的基础知识,分别介绍了升降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源流;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气机升降失常的病理变化;影响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因;升降理论的应用等。下篇为升降理论的临床应用,总结了黄政德教授从升降论治肺系、脾胃、肝系、心系、肾系
本书籍系统介绍高荣林教授的名医之路、传承之路、探索创新之路,介绍其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病的学术思想。第一部分为调理脾胃篇,介绍了其调理脾胃学术思想及其临床经验。第二部分为呼吸疾病篇,本篇是其呼吸疾病经验的总结。第三部分为睡眠医学篇,作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睡眠医学委员会首任会长,提出中医睡眠理论,治疗失眠经验丰富。第四部分为
本书分为三篇。上篇为总论篇,主要论述温病学基本理论,尤以温病病因病机和温病辨证为重点,力求深入而透彻,明了易于掌握;中篇为诊治篇,主要结合作者40余年临床经验论述四时温病的诊治方法与用药规律,阐述温病各种证候的辨证思路和要点、类证鉴别及方药分析,并于每证之后附以典型病案,以验证于临床,理论联系实践;下篇为专题篇,就温病
本书简要论述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及其自然病程、现代医学发生机制及相关诊疗共识;对古今中医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认识与干预方面进行全面回顾;重点对谢春光教授所构建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医药防治体系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以中医伏邪致病理论为基础,借鉴现代代谢记忆学说,详细介绍了伏邪理论指导下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病因病机、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及泪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中年女性多见,以口、眼干燥为其常见症状,也可伴有内脏损害并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免疫、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这是近年来被不断重新认识的疾病,越来越多的人被确诊。本书采用对话的方式,即患者提问题,医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