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理论与实务》是一本关于税收理论与实务操作的教材,不仅注重清晰地描述概念,理论和具体征税规定,而且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有效地提高读者对我国税收体系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税收实务操作技能。
本书稿是中国财政学会地方财政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023年期间召开的若干年会暨理论研讨会的论文成果汇编,共收录有关地方财政改革与管理方式创新的研究论文百余篇,围绕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财政管理实践与创新、市级财政部门财政管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民营经济发展、财会监督、财政数字化建设、
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深圳奇迹的税收实践”论证了税收优惠政策助力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税收政策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第二篇“税收理论的研究探索”收录7篇论文,立足于深圳的税收实践,着眼于全局的制度优化;第三篇“税收经济的分析评论”收录11篇经济评论文章,紧扣现实的热点问题,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本书共为9章。第1章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模式;第2章增值税及其他税费的核算;第3章取得土地使用权阶段的财税处理;第4章开发阶段的财税处理;第5章房屋开发成本结转;第6章销售收入的核算;第7章所得税预征与汇算清缴;第8章土地增值税征收与清算;第9章财务报表的编制。房地产企业由于开发产品单位价值高、建设周期长、负债经营程度高
田赋是清代国家财政的最重要来源,由于人为拖欠与因灾缓征而产生积欠,导致财政收入锐减。清代田赋积欠之严重堪称中国历代之最,也是清朝由盛转衰在财政上的集中体现。它将自然、社会、制度、观念等嵌套卷结,既是突出的经济问题,也是严峻的社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本书依据大量清代档案史料,采取制度阐释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荒政和财
《公共经济学(财政学)》教材第一版于2006年出版,是一本关于财税基本理论的教材,同时也安排了部分篇幅阐述我国公共经济现状以及政策制度,并应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在财税领域推出了众多的改革举措,相关财税制度发生了不少变化,《公共经济学(财政学)》教材能与时俱进,
本书重点研究如何发挥财政税收在制度优化和政策指引两方面的作用:前者着力突出财税制度如何优化以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构建数字中国(包括政府应配套搭建、推广何种数字财税制度来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后者着力突出财税政策应如何指引我
导论1第一章预算的一般理论6第一节现代预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6一、国外现代预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6二、我国现代预算制度沿革7第二节预算的相关概念10一、预算国家与国家预算10二、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与公共预算11三、作为《预算法》规范对象的预算概念17第三节预算原则17一、西方经典预算原则18二、我国的预算原则21第二章宪法民
本书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编写,贴合财税代理服务的课程设计要求。书中按照知识结构设计了财税代理客户管理、代理企业登记事务、代理企业记账事务和代理企业涉税事务4个模块,具体内容包括客户资料收集、业务合同签订、客户档案管理、企业设立登记、企业变更登记、企业注销登记、发票开具、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