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20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初期自乔托以来,经过“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17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到18、19世纪的近20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讲解其艺术特点、绘画技巧,又辅以大师生平、时代思潮等内容,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行文生动洗练,深入浅出,形象解
本书是一本团体辅导师的团体心理辅导实操指南。阐述了团体辅导、绘画心理团体辅导的概念、应用的技术及优缺点,并具体介绍了绘画心理团体辅导方案设计与实施的流程,将团体成员分为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三个大类,根据其不同需求进一步细分为47个辅导专题,提供了大量一线工作者团体辅导方案。本书适用于心理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大
本书对五代至南宋(10世纪至13世纪晚期)的中国绘画发展进行了整体的观察和介绍。不同于大多数以画家、卷轴画为中心的绘画史写作,作者将论述的基点从“画家”转移到“作品”之上,对绘画作品进行视觉分析;重新理解“绘画”的概念,一方面涵盖之前较少讨论的壁画作品,另一方面也将作品的媒材、展示、观看、环境和作画的过程等内容纳入讨论
“成人在生命后期每次经历哀伤时,童年早期的哀悼就会重来一遍。”生命早期的情感和记忆,我们未必能记得,但它们奠定了我们各项心理能力的基础,决定了我们会以怎样的模式去回应焦虑、丧失、分离,如何处理我们的爱与恨,是否具备自发的良知、恰当的攻击性,能否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从而拥有同理心,等等。
关于绘画艺术当中所蕴含的那种视觉认知模式的问题,在中国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学术领域,大家对这个学术问题的思考维度普遍缺乏概念,本课程试图以哲科思维逻辑模式和认识论为思想工具,以视觉认知模式问题为思考切入维度,在层层追究的过程中将绘画与观看的关系、中西绘画的本质规律等关键重大的问题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期对中国艺术在
本书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大桥”入画的图像叙事及视觉修辞》《论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以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表现为中心》《新时期中国红色美术作品的历史书写与审美建构》《云南的抗战美术创作》等文章。
本书内容包括:朱丽叶故居圣泽诺圣殿圣阿纳斯塔西亚教堂老城堡博物馆、维琴察圆厅别墅莱昂尼蒙塔纳里宫奥林匹克剧院圣冠教堂、曼托瓦总督府茶宫等。
本书旨在透过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美国重要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运动的生产、发展、销售、推广、影响力及其与战后美国消费文化错综复杂的历史关联,进而探讨波普艺术运动与战后美国文化机制转向关系的命题。书中强调讨论波普艺术与基层商业机构如何合作运营、推广,以及代表性艺术家与艺术经纪人、私人收藏家、上层非营利性艺术机构之间的互
本书首次全面探索了版画艺术在欧洲起源和传播的百年历史。开篇详细介绍了蚀刻艺术的创作技法和材料的使用,并清晰描述了蚀刻版画的创作过程,接着对蚀刻艺术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研究,继而探索了荷兰、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艺术家是如何发展蚀刻艺术,以及蚀刻艺术是如何成为版画创作中最通用、最持久的形式之一,并在欧洲传播开来,为读者了解蚀刻
本书结合大量书信和历史背景,揭开了丢勒的艺术创作发展历程中的诸多谜题。全书图文结合,几乎囊括了丢勒存世的最重要的作品,是了解丢勒和北方文艺复兴的入门佳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