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中国共产党和古代中国的治理经验和优势上升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层面加以探讨,尝试在理论上说明什么是现代中国的“治理体系”,它有怎样的普世意义和中国特色。在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中,更为关注的方面是特殊或具象的人。比如,精准扶贫实践中会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进行详尽了解,做出非常有针对性的安排,而非像西方国家那样仅仅按照
新征程中的政府治理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本书一方面通过对国内、国外相关理论知识的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对世界各国警务合作实践的观察、分析、提炼,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区域警务合作的理论框架,为丰富和发展国际层面、国家间层面,特别是区域层面的国际警务合作理论提出建议。另一方面,本书主要从区域层面和区域国家间警察联合执法的角度出发,研究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区域警务合作
行政价值观是决定行政活动中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重要精神力量,具有完整的结构,发挥着利益整合、行为引导、人格塑造、精神凝聚等功能,表现出引导性、统摄性、规范性、可塑性等特点。在行政实践活动中,行政价值原则、行政价值规范、行政价值理想等精神要素依次经历萌芽、演进、升华等三个阶段,经历一个完整的生长历程,凝练为行政价值观
本书研究和论述的是有关慈善理念与慈善实务方面的主题,是作者尝试对当代慈善事业进行观察、思考和解读的记录,对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及其基本特点的初步认知,共分为慈善理念、慈善实务、志愿服务、慈善人物、慈善访谈等,共五个元。作者对慈善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论述,对慈善实务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参与和观摩,包括对慈善项目的分析,对
《感悟慈善》一书以慈善和慈善文化为主线和基本范围,共分上卷、中卷、下卷三个部分94篇短文,每篇文章讨论一个慈善或慈善文化的题目,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作者从个人参与慈善实务和慈善理论研究的具体实践出发,以比较广阔的视野,开阔的胸怀,悉心观察、体悟在慈善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加以深刻的理性思考,提出个人对慈善的独到
本书是新华社《嘹望》周刊社记者李松老师有关基层治理方面的一本随笔集,作者认为由于受粗放式管理思维的影响,我国以地方政府为主要角色的社会各界,在进行社会治理时习惯运用笼统的、模糊的处理方式,导致“大差不差”“最后一公里塌陷”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因此,要想克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短板,必须牢固树立精细化治理理念和方法。有鉴于
《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21)》在往年收入2021年度内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文件;邀请180余个国家部委和直辖市、省、省会城市电子政务负责单位共同撰写了2021年度本部门、本地电子政务发展概况。收录了2021年度智慧法院
本书规划辅导读本内容包括规划原文、规划解读、规划百问及专家解读文章。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按照《纲要》有关要求和“十四五”国家级专项规划编制的统一部署,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21年12月30日以国务院文件印发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