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鄱阳湖-洞庭湖-丹江口库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成果,介绍了河湖湿地自然地理、地貌、地质情况和主要水文-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环境-水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湿地地球关键带监测方案;评价了其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报道了劣质地下水分布和动态;讨论了其成因;量化了地下水污染物排泄并分析了其生态风险;分析了河湖演化的水文-生
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企业矿业海外投资发展历程,归纳了欧美发达国家矿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进案例,基于调研及访谈内容开展了中资企业五家典型矿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研究,综合评估了中企海外矿业项目生多保护效果,并结合行业现状及政策趋势给出了合理的生多保护建议。
本书为董氏国际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集--护海实策(第四辑),主要包含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研究成果。第四辑主要包含以下5项内容:提升人类水下活动能力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北极海洋保护区建设中世界各国维护北极科学考察权利的对策;我国工厂化海水养殖污水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策;海岸带蓝色碳汇季节性核算及碳交易对
本书在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既有理论和现实实践中,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阐述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内在逻辑,探究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约束机理,探求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优化路径,以期丰富目前关于地方政府间跨域公
本书以农业农村清洁流域为主线,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统阐述了我国农业农村水环境问题及成因,详述了我国农业农村清洁流域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污染物产排放规律、污染溯源与解析等清洁流域构建的方法设计。中篇以“控、减、用”为核心,分别从种植、养殖和农村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源头控制、过程减排与循环利用的农业农村清洁流域构建技术。下
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本书通过梳理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演变过程得出如下结论:①自然力对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人力。②当代北京城市面临的诸多“水问题”是历史问题累积的结果。③城市性质、等级决定了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类型构成及总体容量水平。④同一时期北京各类水体空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⑤各类水体空间之间存在显著的等级
系统总结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劳动价值理论、权益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生态价值论和外部理论等,通过多尺度区域的GEP核算研究,探索GEP核算成果的实践应用,为各级行政区域GEP统计制度建立和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提供思路借鉴。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案例核算结果更新至2021年度
人水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协调人与水的关系问题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命题,也是推动可持续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本书紧紧抓住人水关系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这一研究主线,深入分析人水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生态智慧,初步揭示人水关系的演化机理与相互作用规律;开展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城市河流水质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土地利用与水环
本书以纵横两条线多视角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取得的伟大成就。纵向线,主要以历史视角溯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及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探索,以现实视角概述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体系、创新价值和实践路径,以未来视角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的“双碳目标”和对全球环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是2000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项目编号:00BZS009)的最终成果。结项鉴定等级“优秀”。出版后,《文摘报》2007年10月21日发表书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通讯》2007年(总第36期)发表书讯,《中国文物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