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辑,收录了20余篇论文,第一辑为五四专辑,从经济伦理、自由与保守、启蒙与救亡、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多个角度解析了五四这个复杂而矛盾的大时代,探讨了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变化的根本原因;第二、三两辑重点讨论了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风起云涌的各种观念与论战;第四辑则梳理了五四以来激荡中国的各种思潮。
本书全面梳理了钟泰学术思想和其对中国现代哲学的贡献,特别是通过系统地钩沉和整理材料,使钟泰之学术的全貌为之呈现。其次,结合当前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对中国哲学史的写作方法和现代学术之体系建构均有切入与回应,力图突出钟泰学术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其学术
本书研究牟宗三的儒学思想,将其内容分疏为五个方面:一是通过坎陷开出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是为“坎陷论”;二是将朱子从至高的位置上拉下来,定为旁出,并打破传统中理学二分格局,另立五峰、蕺山为一系的思想,是为“三系论”;三是强调道德之心不仅可以创生道德善行,同时也可以赋予宇宙万物以价值和意义的思想,是为“存有论”;四是以中国哲
《无惭尺布裹头归?生平》中收录了徐复观先生对故乡、至亲及人生历程回忆的文章,以及他人生最后几年的日记,反映了他对于知识、对于人格追求探索的一生。书末并附徐复观先生年表和著作系年表,可帮助读者对徐复观其人其作有更加清晰的把握。
张申府的代表作,用最随意的语录体、最易懂的文字,阐述了最强调逻辑缜密性的的罗素哲学,主张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贯通起来,为中华文明的新生提供精神养料。
《李泽厚话语》系李泽厚先生授权邓德隆、杨斌编选之作。从李泽厚先生各类著作中精选了400余则话语,以哲学思考为主线,串起李先生在文化人类学、美学、教育、社会科学、历史学、现实考察等领域的思想呢喃,既有哲学的视野和文化的倒影,又有文学的神韵。本书在充分体现李先生思想观点的前提下,所选语段通俗易懂,字字珠玑,大有深意。
《无惭尺布裹头归交往集》集中收录了徐复观先生对朋友、师长等回忆和追念的文章,以及他与友人、弟子的若干往来书信,不仅从侧面反映了他的人生历程,反映出他对于知识、对于人格的追求和探索,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时代的感悟。
“性命”之学与“天道”之学回答了两个长期困惑人类的重大问题: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生有何规律可循?并指出了性命所追求的最终之“道”。儒家心法认为虽然“命运无常”,但“性有善恶”,可以通过“穷理、尽性、至于命”的三个步骤“修身养性”,“达及天道”。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方法,以“仁、义、礼、智、圣”为标准,最后
本书分为“情谊”和“理念”两部分,分别录入亲友学生和社会对徐先生的追思怀念以及后学私淑对徐先生治学理念、人格精神的阐明与传承。透过这些追忆,一个新儒家的领军人物跃然纸上,充分展现了他对国家前途和中国文化的真挚关怀和深刻洞见。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一书是从徐复观在思想史、文学批评史与艺术研究的具体阐释中梳理出其解释学思想,解释学本身就是人文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涉及文史哲艺,解释学研究可以应用于人文学科的各个方面,解释学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徐复观的解释学启发自自身的文学批评史与艺术史研究,本书的立足点也在立足于文艺,打通文史哲艺。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