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宝,1940年生,1980年12月起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先后任编辑、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承担中国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社会学科重点研究课题《台湾新闻事业史研究》。曾是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福建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本书从小传、作品、社会评价等几个方面呈现了陈飞宝的艺术人生,他矢志不渝地
侯仁之先生1936年从?燕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并在1940年获得硕士学位。1946年,他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留学,师从达比教授专攻历史地理学,于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侯仁之任教于燕京大学,并在1952年转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兼地质地理系主任。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城市历史地理、沙漠环境
本书为我社与北大文研院合作项目“文研馆·大先生”系列之一种,由北大哲学系李超杰教授撰写,展示张世英先生的生平事迹、治学精神与主要成就,张世英先生的家属将协助配合提供照片。 张世英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美学家和哲学教育家。在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张先生在西方哲学(美学)史、德国哲学(美学)、中国哲学(美学)和中
本书是一本文化类图书,是俞敏洪与阎焱、梁建章、施一公、姚洋、郭为、白玛多吉、张维迎、王石、刘永好、于晓、张朝阳、周鸿祎、张福锁等人的对谈录。在此之前,俞敏洪已与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大咖对谈超100期,本书甄选了其中14场对谈,向读者还原俞敏洪与各领域大咖思想激荡的酣畅对话,以及对谈背后的思想沉淀。本书展现了俞敏洪独特
本书是作者对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拓片进行整理、收集、释文、说明而成的成果,既包括各类墓志铭文,又有器物瓦当,还有书法碑帖,作者对原文作者、拓者或相关人物及知识进行说明,读其文能知其人,具有较好的文化价值。拓片年代上至西周,下至近现化,从金文至草书行书,体现了梅兰芳馆藏之物的丰富性。书稿体例完整,文字简洁,可以展示梅兰
本书从曹操的家世写起,讲述了曹操举孝廉,酸枣起兵,反董卓,迎献帝,迁都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讨袁绍,伐陶谦,罢黜杨彪,营建邺城,与吴蜀对抗,坚守臣节,直至突然病逝,以及曹操死因之谜、曹操墓的发现与挖掘、“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来龙去脉,等等。 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奸贼还是忠臣?他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取代汉室?他是怎样去世的?
本作品是著名记者、“华文好书”发起人、腾讯网文化中心总监张英的文学访谈合集,收录了其与王蒙、金庸、陈忠实、贾平凹、刘震云等知名作家的访谈。这些访谈历时二十余年,汇集成册,颇具规模。访谈的内容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围绕不同的文学大家,就阅读经历、文学经典、创作心路、写作的方向与选择等话题做了深入的讨论。于专业的评论者而言,
“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容若,词作多为友情词、边塞词和悼亡词。友情词深沉磊落,边塞词多凄黯苍凉,悼亡词尤为感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在他笔下有人生最美好的初见、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相思、有红叶满寒溪的秋景,有风一更雪一更的孤苦。书稿选取了30余首纳兰容若的代表作,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
《环球扶摇九万里》这本书是“中国环球飞行第一人”张博博士的飞行手记,也是一部关于梦想、勇气和爱的诗篇。全书以第一人称方式,将这次不同寻常的飞行详细展现。在格陵兰冰山峡谷间穿行,在灯光明灭的欧陆城镇上空夜航,在辽阔的中亚俯瞰荒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记载了这一充满冒险的旅程,不仅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人类的自由飞行之梦,更以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