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总体线索,以“激发思想活力,启迪哲理智慧、滋养浩然之气”为主要目的,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
传统阐释路线强调历史唯物主义中人的物质性因素,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的主体性因素,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中人的主体性因素,忽视人的物质性因素。从而,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呈现的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被遮蔽了,“现实的个人”变成了一个被肢解了的抽象的人。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促使我们要重视《德意志意
《张奎良文集》全书共十卷,文集为张奎良先生自1982年至今取得的各项成果,包括著作、已发表文章、讲义、生活四个部分,各卷按照年代予以编辑。
《张奎良文集》现在编辑的5卷,收录的是从1980年至2010年30年间的成果。1980年之前的成果,由于编辑主题的原因没有收录。第一卷收录的是1980年至1988年期间公开出版的论文和论著,共计42.3万字。从研究的主题看,主要是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和范畴、唯物辩证法尤其是马克思
《张奎良文集(第三卷)》收录的是张奎良先生1993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的哲学历程》(以下简称《历程》)一书,《张奎良文集(第三卷)》由导论、正文、后记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五章。在本文集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地按当时出版的原样,收录了全书。之所以考虑这样编辑,第1,该书是张奎良先生早年的代表著作,曾获中国高校人
《张奎良文集(第四卷)》主要内容包括: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面对世纪之交:马克思学说的新征程、马克思晚年学说与邓小平理论的重合点、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张奎良文集(第五卷)》收录的是张奎良先生于2004年至2010年发表和出版的著述。这一时期,围绕着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联,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马克思哲学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别是和谐辩证法等诸多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密切相关的议题,张奎良先生提出了许多极具创建性的思想和理论。
本书共分为:发刊词;热点评论;专题评论;学术书评;议题述评;思想对谈;佳作短评;本刊简介及征稿启事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迈进思想市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文本及其解读等。
本书对学习贯彻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治国理政思想做了深入解读和阐发;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等领域的问题展开了视野广阔、富有深度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成果。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当代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视域,是对日益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应答,它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获得了一种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而且其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理论成果之一。因而,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去审视和研究生